第11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普及垃圾分类 共建生态文明

厦门市同安区:创新驱动 倡导绿色发展 打造垃圾分类新高地

自厦门市2017年3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列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以来,厦门市同安区始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示范引导,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成绩斐然,亮点频出。

亮点一

实行“一村一策”上门收集模式

考虑到农村地区范围广、面积大,定点投放不够便利的实际,同安区在居住密度小的村庄采取定点收集与上门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户分类、村保洁、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分类模式,持续推行收集员和督导员“二员合一”机制,优化完善“一看、二劝、三分拣、四登记”工作流程,促进居民由“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

亮点二

厨余垃圾就地变身有机肥

厦门市同安区市政园林局、新民街道协同中科院在蔡宅村推行“农村有机垃圾就地耗氧发酵资源化处理”项目。该项目日处理生料1~2吨、日产满足国家标准的有机肥成品200~400公斤,可基本满足新民街道厨余垃圾全部就地资源化处理的需求。努力打造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厦门样本”。

亮点三

探索资源回收新模式

助力打造“无废城市”

祥丰社区在祥平地铁社区一期小区内中心位置设有积分换购实体超市,居民收集的可回收物可兑换获取环保积分,使用环保积分可等价兑换学习用品、日用品、米、面等生活必需品。环保积分用户的子女还可以参加超市组织的棋类、拼图类等比赛,可获得相应奖品和当季擂主名誉,提升荣誉感、参与感和价值感。以祥平地铁保障房一期万祥百家便利店为例:从2022年11月起至今,参加环保积分的用户有1407户、使用率达到75%,平均每月参与分类的可回收垃圾1万余斤。

亮点四

宣传教育聚合力

让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位居民的日常

歌舞表演吸引眼球、有奖问答寓教于乐、咨询服务便民惠民……日前,同安区“垃圾分一分家园美十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走进同安宝龙广场。“枕头是哪类垃圾?”“筷子是哪类垃圾?”活动现场,主持人一开问,众多市民举手抢答。舞台上,以垃圾分类为主题,歌仔戏、舞蹈、朗诵等节目轮番上演;舞台下,垃圾分类咨询台前熙熙攘攘,志愿者为居民答疑解惑。“我们用歌舞表演吸引关注,用图文展览生动直观地展现垃圾分类的利与益,激发群众互动,能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活动主办方表示。

活动不断,效果持续。2023年10月27日,“垃圾分类校园行,绿色文明‘童’践行”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在同安第三实验小学开展。该活动联动“家校社”以“研学大课堂+知识竞赛+实地体验+垃圾分类打卡积分赛”等方式进行。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区”的目的,使垃圾分类成为每一位居民的日常行为习惯。

亮点五

执法与宣传并重

督查考评全程“无死角”

同安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全覆盖、高频次执法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宣传教育,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考评督查力度,做到督查考评全程“无死角”。

1.始终保持常态化执法力度。同安区市政园林局与执法部门保持紧密联动,紧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大环节”全过程执法。对市、区两级考评成绩不理想、民众反映强烈的小区、点位进行重点督查,提高巡查频次,营造浓厚依法分类氛围。

2.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宣传。以创建党建品牌为契机,将日常执法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特色执法品牌,加强对服务、执法典型的挖掘,适度反面曝光、典型警示,强化正面典型宣传。

3.不断加大督查考评力度。采取随机抽查,定点回访、定期巡查等机制做好监管工作,同安区市政园林局多次联合电视台对“不分类,不收运”进行跟踪报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同安区持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接下来,同安区将继续深入实地调研,协调解决各级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为打造创新创业宜居城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美丽厦门美丽福建贡献同安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