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赋能 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翔安区建立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全流程溯源全天候实时监管

“马巷街道市头社区新涵便利店旁向西的投放点,你处的垃圾桶垃圾满溢在外了,请督导员吴某贞同志赶快处理”,11月20日上午11点07分43秒,厦门市翔安区智慧垃圾分类管理平台的监控系统精准捕捉到这一幕,立即通知辖区分管人员解决处理。

垃圾分类事关城市管理转型升级,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指标,而垃圾分类的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在智慧垃圾管理平台投放前,翔安区共有1032个户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主要依靠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督导,督导时间外的垃圾投放监管成为棘手难题。

“近年来,我们严格落实‘定点投放、定点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监控’要求,大力推进环保垃圾屋建设,使垃圾屋配备投口自动感应系统、烟火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以及洗手池、消毒除臭装置等,极大地改善垃圾投放环境,让居民投放垃圾更舒适、便捷。”翔安区环境卫生中心主任王振金表示。

截至今年10月,翔安区已建成165座环保垃圾屋并投入使用,同时建立垃圾分类人工智能AI监控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监督垃圾分类投放,对垃圾投放点位及周边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管,相当于给垃圾分类多增设了一个“电子督导员”,让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更自觉、更规范、更自律,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杜绝垃圾落地现象。

王振金说,人工智能AI监控系统实现了垃圾投放点位存在问题可视化、快捷化处置,通过前端监控设备抓取图片,AI人工智能分析垃圾桶满溢、垃圾落地等违规行为,并进行截图和视频片段保存取证,作为城管部门执法依据,同时将违规行为实时推送给该点位督导员和系统管理员等相应负责人,以便及时响应整改。

全流程溯源监控,全方位全时段监督,在破解“执法取证难”的同时,还倒逼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目前,该平台已在翔安区9个镇街600个垃圾投放点位上运用,打通了翔安区垃圾分类督导“最后一公里”。

此外,翔安区以新圩镇面前埔村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探索乡村尾菜发酵有机肥还田的新途径,创新采用复合微生物技术,把菜帮菜叶、豆渣等生厨余高效发酵转化为优质有机液态肥和固体肥还田,既倒逼源头推行垃圾分类,又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做到农作物废弃物“不出村”“零废弃”。

目前,该合作社日处理尾菜约8吨(最大日处理量约20吨),预计年生产有机肥约1200吨,每年可节约购买复合肥料资金约84万元,还就近解决了部分中老年劳动力就业问题。尾菜、秸秆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当地焚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减少了残果、废弃菜叶在田间地头腐烂滋生蚊蝇等有害生物及病菌传播,提高了空气质量,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产生了生态效益。

步步深入,久久为功。翔安区垃圾分类办表示,垃圾分类工作创新不止步,翔安区将探索更多有益的垃圾分类创新管理经验,推动城乡管理转型升级,为建设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环卫力量。

(陈挺 洪小培 叶聪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