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求是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弘扬女排精神 建设体育强国

□叶得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体育强国。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以女排精神为重要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

◆挖掘女排精神丰厚内涵外延,弘扬精神文化

2023年是中国女排入福建漳州集训和漳州女排基地成立50周年,中国女排已经49次在此屯兵苦练,从这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铸就了经典的女排精神。

回顾中国女排发展历程,廓清女排精神的形成变迁。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伴随着中国女排的成长而逐渐形成。从“五连冠”到“十冠王”,中国女排经历了创业、辉煌、低谷、传承、发展的过程,铸写了一部砥砺前行的奋斗史,女排精神也在代代相传中不断注入新内涵。1981年5月,“女排精神”一词首次面世。同年11月,中国女排首获世界杯冠军,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国人带来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1986年,中国女排史无前例摘得五连冠后,《人民日报》用整个头版报道,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女排精神自此成为鼓舞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强调“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2021年9月,女排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梳理女排精神时代特征,铆定其与时代的深度契合。女排精神的形成发展嵌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高度契合时代主题与历史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又在代代相传中诠释新定义。在形成时期(1981年至1986年):喊出时代最强音。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赢得世界冠军,更史无前例一举摘得五冠王,在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的时代,这是对改革开放的欢呼与照应,以昂扬斗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传承时期(1987年至2012年):坚守拼搏向上。中国女排既有成功登顶的辉煌,也有跌入谷底的彷徨,她们胜不骄、败不馁,始终葆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刻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痕迹。在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永葆推陈出新。新时代以来,科学训练、尊重规律、跨领域合作、大国家队等新理念注入女排精神,通过职业化竞赛改革选拔培养出国际顶级运动员,展示了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队复合型团队的力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大国的范本。女排精神早已超出单一的体育领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研习女排精神生成机制,彰显我国体育发展制度优势。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中国女排以优异成绩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中国竞技体育实现迅速发展的独到之处。分析中国女排的成功法宝和动力源泉,关键在于“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祖国至上与爱国情怀的激励、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大胆改革与科学管理。女排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优秀范本,也对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以及体育各方面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激励意义。

◆新时代弘扬女排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涵盖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其在体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就在于体育强国建设。

从国家发展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以现代化的体育新发展支撑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这一重要论断将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至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的高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因其鲜明的物质属性和精神特性,有着极强的群众性和关联性,体育强国建设是确保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从精神文化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激发全民爱国主义和拼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的重要功能,强调要弘扬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从高质量发展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全民共享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重要特征,全过程、全方位、全民化的体育覆盖率是衡量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爱体育运动、投身体育锻炼,形成积极向上、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

从对外交流层面,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展示综合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始终以体育为国际关系注入来自东方的智慧与活力。1952年,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赫尔辛基奥运会赛场;1971年,“乒乓外交”留下“小球转动大球”的体坛佳话;1981年,“女排精神”文化符号构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体育不仅是竞技的较量,更是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多元领域的投射,有着独特的功能外溢。正如女排精神所包含的爱国精神、集体精神、奋斗精神、不屈精神等内在意义,同时拥有促进大众认知民族身份、展示良好国家形象、建立世界文化交流平台的功能。

◆在新时代借鉴女排成功经验,高质量建设体育强国的实现路径

建成体育强国必须充分借鉴和运用女排成功的经验,大力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不断推动体育事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高质量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党管方向的现代化体育强国。中国女排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党的领导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是做好各项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体育事业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去谋划和部署。要始终坚持党管体育发展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体育方针全面贯彻到体育工作各方面。

发挥制度优势,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强国之路。中国女排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动力。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实践检验的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集聚资源、转换动力和创新机制。要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自治、市场自主三者之间的协调运转和有机融合,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激发各级政府、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让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相补充的新机制释放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深化关键环节改革,让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双翼齐飞。中国女排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而外显于竞技体育。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就是要纲举目张,群众体育是根,根深叶茂;竞技体育是本,本固枝荣。要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将二者有机统一于体育强国建设中,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做大做优产业体系,培育新体育形态和新经济增长点。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未来,要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场馆运营、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扶持力度,发挥体育扩内需、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充分挖掘社会力量作用,加快职业体育发展,深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念好“山海经”,做大做强“体育+”的文章。

擦亮体育文化名片,以女排精神的特有效应凝魂聚力。应擦亮女排精神文化名片,深入挖掘女排精神符号的文化意蕴,感受中国女排在不同时代展现出的勇往直前、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通过文艺作品,具象女排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传递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电影《夺冠》、纪录片《女排姑娘》、长篇小说《女排》等将新老女排的传承过程及符号内容向大众传播。打造体育景点,中国女排腾飞馆是中国女排重要训练基地,已经成为漳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胜地。打造优质赛事IP,积极推广排球活动,将女排精神融入体育人才培养,在社会学语境下宣扬女排文化符号,吸引大众与之互动、学习,为女排精神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建设体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育智慧、体育力量。

(作者为福建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