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厦门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的发力点

构建工业新支柱

□本报记者 林丽明 游笑春 见习记者 黄星榕

编者按:回望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虽历经风雨,但始终坚韧不拔、奋勇向前,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上,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今起,本报推出“年终岁首看发展”专栏,深入报道我省各地2023年的发展亮点,描绘今年新图景。


经历转型发展的阵痛,2023年,厦门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去年1至11月,厦门支柱产业加快恢复,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稳定增长,对工业拉动效果明显。其中,黑色金属、机械行业支撑稳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比2022年同期增长32.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

把准方向,创新谋变。在日前召开的厦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厦门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住工业基本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支柱产业坚持“强”,新兴产业着眼“进”,厦门正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产业新支柱,夯实经济发展之基。

创新谋变,找准经济发展新动能

年终岁首,弘信电子外联部经理陈文辉更加忙碌。他忙着对接厦门企业算力需求,拓展算力租赁业务。

2003年成立于厦门的弘信电子,是“国内柔性电子第一股”和中国柔性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2020年开始,弘信电子开始布局算力产业链。

不久前,弘信电子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集群投放了绿色算力大底座近3000P,其在甘肃天水的燧弘服务器生产制造项目也即将投产交付使用。

在西部成功落地算力产业,让弘信电子有了布局厦门的信心和基础。陈文辉表示,公司计划在翔安建设一个小型算力中心,通过算力招商,对相关产业进行孵化。

“调用甘肃的底层算力,搭建数据传输管道,我们已经成功与厦门部分优势企业达成算力租赁意向。”陈文辉表示,“得益于算力板块的崛起,2023年我们的营收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传统企业转型谋变,源于企业紧盯趋势、奋力进击,也折射厦门工业动能转换的新趋势。

抢抓算力产业发展机遇,是翔安谋划产业新动能的先手棋。“2023年,翔安工业发展数据亮眼。去年1—11月,翔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同期增长14.9%。”翔安区工信局局长陈彼得表示,“我们正紧扣算力国产化、普惠算力、算力招商等路径和方向,构建‘算力+’产业配套,更好地为链主和龙头企业赋能,促进翔安工业数字化转型。”

厦门,规上工业增速在全省并不亮眼。2023年,厦门工业在三产中的占比呈现下滑趋势,引发对厦门产业空心化倾向的忧虑。(下转第六版)(上接第一版)

工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厦门选择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工业动能转换的发力点。

在上月14日举行的厦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厦门提出,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组数据,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厦门的分量:

福建有4个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厦门的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占据2个。

2022年,厦门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2900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厦门工业总产值32.4%。厦门2022年新增的3家百亿产值工业企业中创新航、厦钨新能源、万泰沧海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日公布的2023年度新确认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名单,厦门上榜的40家企业均属战略性新兴产业。

……

从经济史看,每个时期都有基于特定技术的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都源于前一时代的新兴产业。

2022年,厦门经过系统梳理,提出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个支柱产业集群+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到2027年,厦门拟基本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蓄势而发,打造产业体系新支柱

新兴产业由于其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能力不强,难免受到外部环境波动影响。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在曾毓群汇报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份额连续6年全球第一后,习近平总书记用“亦喜亦忧”表达他的心情:喜的是我们这一行业走到了世界前头;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新兴产业,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搞清楚市场有多大、风险在哪里。

以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新冠疫情期间,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逆势发展,带动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防疫物资产业链。然而2023年初,受疫情转段影响,厦门几家头部生物医药企业产值出现大幅波动,反映出企业若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难免不足。

疾风方知劲草,构建产业的四梁八柱,靠的是内功和毅力。

2023年以来,扛过疫情转段后的产业波动,厦门生物医药捷报频传,展现较强的韧性。

特宝生物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获批上市,将为肿瘤化疗、放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提供更加高效、高性价比的选择。

致力于防癌抗癌精准免疫治疗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热休细胞,近日,其自主研发制备的新型慢性糖尿病伤口敷料取得重大进展,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在于重人才、重技术、重资金,是一个长周期过程,需有耐力、定力和毅力。”厦门生物医药港总经理李晔表示,“厦门生物医药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无一不是来自经历了长期培育、积累了发展动能的企业。今后的发展,也要着力于继续培育和壮大这些创新型小微企业。”

厦门海沧是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海沧区工信局表示,当前,海沧正加快增资扩产,支持英科新创、大博医疗、金达威等重点骨干企业稳步提升产能,同时盯紧招商引资,对接奥全生物、贝真生物、嘉越光学等一批优势项目,推动项目聚集。

除了勤练内功的生物医药产业,稳定增长的新能源产业,业已成为厦门经济发展新支柱。

统计显示,2020年—2022年,厦门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379.7亿元、478.9亿元、602亿元,年均增长25.9%。去年1—11月,厦门新能源产业累计工业总产值比2022年同期增长32.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池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1倍,锂电池产量增长3.1倍。

快速增产背后,是企业加速出海的迅猛势头。来自厦门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1月—11月,厦门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421.07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更是取得452%的增幅。

总投资200亿元的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拟建设年产30GWh新型锂动力电池电芯生产线及配套模组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约350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雄兵介绍:“去年1月至11月,公司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4.58亿美元。主要出口到欧美、日韩地区,出口占比超六成。”

以“新三样”为代表,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外兼修,正为厦门经济稳中提质、结构优化提供澎湃动能。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引领‘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202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5%以上。”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晓燕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