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凝心聚力稳就业 久久为功惠民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围绕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一系列重要信息。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福建人社系统勇毅笃行,推进理念重塑、系统重构,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以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以夯实基层服务为基础,以推进数据赋能为支撑,以加强风险防控为底线,加快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

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福建人社创新工作机制,围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线,坚持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双向统筹,建立“三个强化”稳就业、“三个着眼”织密网、“三个推动”聚人才的“三三机制”。“零工市场”“维护新业态劳动保障权益八项机制”“智慧仲裁”“欠薪问题一件事全链条治理”等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

三级联动

培育接续就业新动能

就业,民生之本。稳就业,需要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

面对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政策措施不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协同联动不紧密等堵点难点问题,福建以项目攻坚为抓手,每年选取10个项目,省市县联动推进项目落地、项目开展,构建在基层发现问题、在一线创新办法、在全域形成机制的三级联动模式。立足全省就业工作“一盘棋”,福建建立省市县就业工作联动协同机制,协同联动打通信息、政策、服务、机制堵点,推动供需匹配更精准、政策举措更务实、服务供给更优质、工作运行更高效。

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2023年,福建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运行机制,推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放宽应届毕业生身份认定标准。福州市在全国首创“求职一张床、就业一间房、成家一套房”住房保障机制,为求职实习毕业生提供最长一年的免费住宿,两年累计发放“万元补贴”近3亿元。

方便大龄和困难人员“打零工”。福建推进零工市场从“马路边”向“市场里”“手机上”发展,构建形成“网购式”线上零工平台和“家门口”零工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场所由“乱”到“优”、市场运营由“散”到“聚”、劳动维权由“无”到“有”。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建成82个零工市场和12个零工线上平台,覆盖省内69个县(市、区)及开发区,累计收集发布零工岗位21.17万个。

“找工不再‘站马路’,通过零工市场,我在家门口找到兼职。平台还为我购买意外保险,增加收入还保障了人身安全。”南平务工人员张峻熙对零工市场连连夸赞。

精准匹配就业政策。近年来,福建聚合“一网统管”,实现政策宣传全域联动,搭建省级“人策匹配机器人”智能平台,并延伸拓展各地本地化专属“人策匹配机器人”,因地制宜为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定制化政策服务。至目前已政策匹配服务约20余万人次,惠及7000多家企业3万多人,被列入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改革事项在全省推广,并亮相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向全国推介。

兜牢底线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织牢这张网,人民才有幸福安康。

近年来,福建着眼提升参保质量,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着眼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着眼强化风险防控,持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更加可靠更高水平的社保。

困难群体应保尽保,保障底线切实兜牢。一组数据传递着近年来福建群众节节攀升的生活水平:2023年,福建已连续两年调整提高城居保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达每人每月150元、比全国标准高47元,惠及526.25万老年城乡居民。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调整幅度为3.8%,惠及231.33万名退休人员。至11月底,为38.63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653.48万元。省人社厅“数据赋能社保待遇稽核”做法获评2023年度全省公共数据应用优秀案例。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养老金年年涨,现在每月养老金可领到4000多元,生活很踏实!”今年67岁的福安市企业退休人员王梅瑞的感慨,道出群众最朴实的心声和期盼。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如何为新业态劳动者“保驾护航”?202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十五条措施,通过完善社会保险政策,落实休息休假制度、安全卫生责任制度等,切实保障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当年9月,厦门市人社局牵头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一站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至今已受理涉及案件31件,为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提供法律援助14件、法律咨询132人次。

“是权益保障中心帮我追回了工资。我再也不担心新的职业没有劳动保障了!”厦门外卖骑手王鹏祥这样褒扬劳动者的“保护伞”。

各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优势,共同推动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得到有效保障:

三明市在全国首创“线上支付+零工意外险”做法,引导雇主通过“数智零工”平台在线购买每单4~12元意外伤害保险,保额最高可达百万元;

南平通过政府统一购买免费赠送的方式向零工提供“零工保”意外险;

厦门设计推出“益鹭保”,面向全市灵活就业人员,不限户籍、不分行业,每人每天0.8元(其中财政补贴0.4元),可按日参保、按日计费;

……

针对劳动维权中的案多人少、场所拥挤、群众维权满意度低等堵点难点问题,福建自主研发智慧调解仲裁系统并实现省市县三级仲裁机构系统使用率100%、仲裁案件在线办案率100%,在全国率先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数字仲裁庭建设标准并获省级地方标准立项,形成全系统推广应用、全事项智慧服务、全过程数字赋能、全过程智能研判的数字管理新模式。

当好劳动者“护薪人”。福建深入推进根治欠薪“一件事”集成改革,建立健全“事先预防、事前监管、事中清偿、事后惩戒”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在畅通维权渠道上做到一号投诉、一窗受理、一码通办,实现欠薪治理由“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迈进。

守好老百姓的“养命钱”。2021年起,福建连续三年开展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部门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社保基金安全专项行动,基金追回率超93%。同时,福建精准推进参保扩面,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纳入省对市绩效考核指标,重点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兜牢群众保障底线。

优化结构

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人社发展新动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型人才。要有一支与之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政策护航。福建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产业技工强基行动工作方案》政策,创新开展国际化人才职称认定试点,创新职业培训“揭榜挂帅”机制,将“四大经济”等新职业新工种纳入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编制实施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四大经济”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提高高精尖行业工种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拎包入住的精装修单身公寓、独立使用的人工智能工作室……台湾专家李仁钟刚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工作就倍感温暖。近年来,他陆续参与了智能建造学院的课程设计、创业孵化、科研比赛,并带领大学生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在福建,我找到施展才干的舞台。”李仁钟说。

2022年10月,省人社厅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为台胞提供省内就近采信认证、“定制式”考试、技能培训、就业对接和政策咨询等全链条服务。截至2023年11月,平潭已累计向台胞发放采信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各类证书2300多本,涉及建筑、美容美发等多个领域,服务台胞培训就业近1万人。

“是好政策助我们创业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漳州市平和县返乡创业青年林秋萍,2019年返乡创办电商企业,通过加入平和青创人才驿站,对接到创业伙伴、创业项目、省级创业导师等资源,逐渐将公司从原本的粗放管理转为“公司+科学技术团队”运作模式,目前企业的年发货量已超500万公斤。

一项项引才、育才、留才的务实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数据显示,目前福建技能人才达7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32万人。去年来,福建认定支持省级高层次人才1383人、工科青年人才1182人,从省外引进各类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538人。建成各类型“人才驿站”857家,形成一体化“人才驿站”服务体系。

近日,福建技工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将规模以上企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纳入联盟,打造技能人才培养矩阵。“我们将推进企业市场化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市场化技能培训评价和技能比武,建设适应新型工业化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市场化技能培训评价和技能比武,建设适应新型工业化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上下求索,不断创新。迈着奋斗的脚步,福建人社系统将继续以果敢的姿态、为民的情怀,奋力谱写人社事业发展新篇章。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