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红红福福

□远 野

若要给“福”找一个色彩,红色应是最恰当的。不仅“福”及诸多代表福意福韵的语句,通常都落墨于红纸之上,更在于“福”与“红”早就相互交融,甚至单纯的红色就能够象征和代表“福”本身了。我们常说的张灯结彩,就是以悬挂彩绸或打个花样的红结,来呈现福气与喜庆。福以红为象,红为福达意,红红福福,“红”一直是“福”合格的形象代言色。

日常生活中,以红代福的实例很多,如签红、标红、染红、包红,值得我们了解一番。

签红,就是在礼品中搁一小张红纸,在早些年的礼尚往来中很常见。过去礼盒尚未盛行,人们常用普通的布袋袋或自制的简易容器来装礼物。为了表示隆重,就以一小片无字的红纸进行“声明”,就连送鸡鸭等活禽,也要在笼子上面贴一张红纸条。既有装饰作用,让礼物显得醒目而喜庆,亦有仪式感,让交接双方心领神会,默契欢喜。签红同样见于年节祭祀,我们把摆到供桌上的东西统称“福物”,红烛、红酒等都自带“福色”,但有些水果和熟食却稍显寡白,如肉、禽、蛋、白粿、糍粑等,此时氛围还需红纸来拉高,将红纸裁成狭长条,压在福物之中,经此一点缀,福韵与喜气瞬间就出来了。

标红,则是直接把红色与物品合于一体。如给老人家贺寿,常送线面。一小捆一小捆的面,在没有包装的情况下,就是简单的白色。人们便用红线把它们一一扎起来,再摞成堆,如此红白相间,就丰富喜气了许多。年节用的馒头、礼饼、白粿等,也用红色在上一面正中戳一圆点,同样具有画龙点睛,使之“秒变”庄重、生动、热情的福品之巧妙。

有些时刻,福气厚重,点缀式的签红、标红都不足以表达其程度,就要通过染红达到更热烈的效果。如喜得麟子,做“生旦”时,给沾亲带故的人派送红蛋,就是将白煮的鸭蛋整个染红。到了满月,要派送红糍粑饼,就是给它们沾满可食用的红色粉末,形成外观通红的福饼。

还存在一些“标”与“染”都不合适的情况,那就通过“包”来达成。一种“包”,是用红的袋子或容器装上,如我们常见的红包和福袋。还有就是以漆成红色的方、斗、盘、盒、篮等福器进行盛放,如娶媳妇下聘用的“礼担”,就是把礼饼和线面装到漆成红色的竹器中运送;还有供桌上摆放“五子(花生、桂圆等五种干果)”的红盘子,装上糯米插线香的红米斗等,都是通过“包装”来达到红红福福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经常爱福及虎。福州话里,“福”与“虎”发音相近,二者便经常被通用。如男婴周岁时,外婆常会置办一些行头,最常见的是虎头帽、虎头鞋,都是用红艳艳的布料做成萌萌的老虎模样。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给孩子辟邪,实则还有踏福成长、受福庇护的意思。

有幸居福州,吉祥过大年,红红福福的景象越来越丰富,红红福福的氛围越来越浓郁,红红福福的文化更让我们沉浸其间。愿新一年,新一春,幸福到家,福气满满,福福无边。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