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知足即福

□肖爱兰

儿时,家里有几个粿模,用硬木凹雕而成,有图案,有文字。年底打米粿时,印在米粿上的“福”“春”“喜”我全都认得,小手指着,大声地念着。再大一点,我便能磕磕绊绊地念出对联上的字:“春来百福扶摇上,富伴千祥直上来”“十福百福全家福,千春万春满堂春”……待我玩得动小剪子时,便跟着母亲学会了剪“福”字。除夕,父亲在中堂贴年画《梅开五福》时,我举着自己剪的“福”字,把它贴在八仙桌的牙板上。父亲在户对上挂红灯笼,我在门当上贴“福”字……小小的人儿,举着“福”字到处贴,连柴房、猪舍都不放过。

那时还小,不知道“福”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梅开五福》的红梅,火一样开得酣畅淋漓,大红的光芒映照得整个中堂都有淡金的幻影,很好看。那到处张贴的红灿灿的“福”字,更是让人心生暖意。“福”是什么?我的父母说不出“福”字最初是象形字,是“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他们,告诉我:“福,就是好!什么都很好!”

世人谁不爱“好”?谁不求“好”?在闽中尤溪县,乡邻们推杯换盏时,行的是“福”酒令,多为三字:“福星照啊,五福来啊,福寿有啊……”建新房打夯整地时,夯号是:“一树长百年啊,一厝住百代啊,花花都吐蕊啊,福福都有享啊……”乡村古厝老屋的建筑上也多有福禄寓意的图案。我高祖三兄弟合建的“三堂厝”,青砖院墙上雕着蝙蝠,门楼的雀替上刻着五只蝙蝠圈绕一个图案化的寿字,称“五福捧寿”,柱础石鼓上錾着缠枝葫芦(福禄),雕花窗上镌着鹿和葫芦(福禄)。

现在,我再一次仔细审视了“福”这个字。

十六年前,父亲猝然离世后,母亲亦日渐苍老,发似白雪。我眼睁睁又无能为力,不免时时焦灼。母亲察觉了,安慰我说:“人都有那一天,我还吃得下饭,还闻得到花香,已经很有福了。”说这话时,她很是坦然。有一回,吾母坐檐下与婶娘喝茶聊天,很随意地说道:“子女有智的吃智,无智的吃力。我不愁什么了,不管什么时候闭了眼,我都冇惊了。”婶娘说:“是啊,现在你是大福人了!”

是啊,对父母亲来说,子孙平平安安,有智吃智,无智吃力,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就是最大的福了!

福是什么呢?千人千言。

我走到阳台,看到左邻右舍的窗上都贴了大红的“福”字,我的心也跟着温暖喜悦起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