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02版:福暖四季 福泽绵长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把生意做到全国把陪伴带给家人

本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许琰

在杭州开沙县小吃店的邓兴坤和妻子给女儿带了一幅DIY水彩画作为礼物。图为邓兴坤的妻子陪女儿填水彩画。本报记者 马丹凤通讯员 许琰 摄

天冷,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内,邓兴坤一家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发面、搅馅、捏型、装盘……夫妻俩手把手教女儿包水饺。“在外打拼一年,就指着过年回来一家团聚。”还没过小年,邓兴坤就关了在杭州上城区的沙县小吃店,和妻子一起带着给家人准备的礼物往家赶。

邓兴坤一家住在三明市沙县区凤岗街道凯旋花园小区,同小区有不少和他们一样在外做小吃生意的人。放眼整个沙县,像邓兴坤夫妇这样外出从事沙县小吃业的有6万人。春节,正是他们返乡团聚的时候。

“我们常年在外的,回来都会给老人、孩子带点礼物,是仪式感、是心意,也是补偿不能常陪在他们身边的亏欠。”邓兴坤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女儿邓雯芯正在摆弄她刚收到的新年礼物——一只白色的小熊玩偶、一幅DIY水彩画。

礼物是邓雯芯挑的,背后藏着“能和妈妈一起玩”的心愿。除夕下午,她和妈妈一起给水彩画填色,原本有些素净的画面一下变得多彩生动。“她笑得真开心!”邓兴坤有点“吃醋”地说,“这几天她就是她妈妈的‘小跟班’,走哪黏到哪。”

这几天,邓雯芯帮妈妈做家务,讲在学校发生的趣事,一起做手工、写春联。这些事情中有一部分是学校给的“任务”,但对于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的母女二人,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有着近6000名留守儿童的沙县,寒假期间许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关于和家人相处的“任务”。邓雯芯就读的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父母都在外的留守儿童有500余人。除周一到周五的课后活动,每周六上午,学校会组织留守儿童到校学器乐、练舞蹈、写书法,给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一份健康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日常表现。“平时在外面,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孩子。学校照顾得好,我们能安心一些。”邓兴坤说。

邓雯芯外婆收到的礼物除了一件新衣服外,还有女儿女婿“提前回家”——邓兴坤夫妻俩在外经营小吃多年,今年回来得比往年早几天。

“去年生意不错,日营业额近3000元。早点回来陪家人,比多开几天店重要。”邓兴坤告诉记者,虽人在外地,但他真切地感受到家乡对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支持。近年来,市区两级大力实施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策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提升门店标准化运营、打造小吃产业集群,推进沙县小吃朝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他们夫妻俩跟着政策走,对店铺进行了转型升级,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现在做小吃比我十几年前做的时候轻松多了,需要什么手机上下单就有人送货上门,采购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实惠,我们夫妻俩就能把一家门店管理好。”生意越做越好,邓兴坤打算再开个新店。

厨房里的忙碌还在继续。欢声笑语中,一个个沙县特色的“老鼠饺”在手里成型。对邓兴坤一家来说,年味是沙县小吃的香味,还有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新年会更好”的希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