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02版:福暖四季 福泽绵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好声音送进“翠华楼”

本报记者 严顺龙

“上菜喽!”随着土楼里中气十足的一声喊,系着围裙、端着菜盘的男人们,给家族老人妇女儿童送上亲手烹煮的美味佳肴。

正月初一晚,华灯初上、万家团圆,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长流村竹园的“翠华楼”里,一年一度的家族团圆饭开吃了。

开宴前,我特地给大家送上一份从福州带回来的礼物:由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蔡满载撰写的书法作品。

返乡前,我特地联系了在省人大机关工作的蔡满载同志,向他介绍了这座建于1830年前后、见证了土楼人家世代变迁的“翠华楼”。据严氏族谱记载,“翠华楼”建于清道光年间,主楼四层方形,三进三重水格局。近200年来,“翠华楼”历经战乱天灾、饱受风吹雨淋。改革开放以来,在外打拼事业、恋祖爱乡的严家子弟,多次出谋划策、出资出力,修缮主楼、扩建副楼、改造大门,让“翠华楼”保持原貌而又焕然一新。感受到土楼人家的勇敢坚毅,蔡满载同志欣然提笔书写“翠华楼”。

作为走出去闯荡的土楼一代,我也深受淳朴的土楼家风影响,从一名山里孩子成长为党报记者。每年家庭团圆、家族团聚之时,长期报道时政新闻的我,都会跟家族的梓叔兄弟聊聊过去一年的工作收获,用大家听得懂、听得进的方言,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三周年,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州三坊七巷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翠华楼”家族聚餐过半,我接过话筒,给家族拜年,也给大家送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美好祝福和殷殷嘱托,和大家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推动福建土楼申遗的故事。

经过十多代繁衍生息,如今“翠华楼”子弟已有近百人。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青山绿水环抱的土楼,更加感受到土楼人家勤劳质朴、勇敢善良的特质,他们忠诚爱国,敦睦乡谊,崇文重教,勤俭耕读,热情好客。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最好印证。

“感恩党和国家,我提议今年继续对‘翠华楼’及其周边进行修缮美化,我带头出资1000元。”聚餐情浓时,竹园理事会会长、“翠华楼”楼长严群辉发出倡议。“我也出1000元”“我出500元”……在一片支持声中,在外打拼的“翠华楼”子弟踊跃捐资。

“翠柳昔植陶令宅 华堂今念谢家风”,“翠华楼”大门上的对联,在烟花爆竹的光照下,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