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巷春雨

鲁 力

早起,地有点湿。走到阳台,门前那棵紫荆树又挂满花蕾。树顶上的紫荆花已迫不及待地绽开紫红色花朵,一朵朵盛开在眼前。那缕缕紫色,挂着晶莹的雨丝,清新淡雅,让人心醉。

儿时,最喜欢下雨。那时从学校回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顺着东泰路的大马路回来,另一条是沿着石井巷的小巷回家。每逢下雨,我就喜欢小巷。春雨绵绵,走在小巷中,两旁乌墙黛瓦,雨滴从屋檐滴下,打在石板路上,发出悦耳的旋律。有时旁边的小沟还会积水,形成一汪小水池。我会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折成小船放入水中。雨中的小巷,石板路上泛着清新的气息。墙角的小草,显得娇嫩欲滴。一扇半开的木门,透出炊烟阵阵,岁月在雨中缓缓流淌,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与宁静。

我很喜欢香港的小巷烟雨。有段时间在那里工作,早晨从半山下来上班,沿途可见上山楼梯两旁有许多小巷。晚上回来,路上行人稀疏,打着伞步入小巷,两旁的路灯一闪一闪亮着,如丝细雨在灯光下飘逸,整条小巷烟雨朦胧。高大的玉兰树飘来淡淡幽香,春雨潇潇,别有一番诗意。雨天,也可以做很多事。在窗边喝茶望雨,或临窗听雨看书,或听着雨打窗棂,睡上半天也未尝不是件美事。若有雅兴,还可以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或到附近的博物馆回顾历史。

现在住的小院,是一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它类似马头的抽象外形给人无限遐想。雨中的小区,没有行人,迷离的雨幕如同一面珠帘,将小巷隔成若隐若现的景致。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黑与白作为徽派建筑的主色,属于徽州的印象,让小院显得古朴又沧桑。黑是屋顶的瓦,白是家的墙,而在庭院深处,是属于自己的故事。

走进自家小院,三角梅也开花了。最先绽放的又是紫白色的小花。初绽的三角梅一簇簇挂在软软的枝条上,那一朵朵紫白相间的小花,像穿上红艳裙子的少女,在微风中摇动着柔美的腰肢。山茶花也一朵接着一朵地冒出来,满树红彤彤的,像一团火焰。客厅里的蕙兰也长出小小的黄花,花瓣与萼片相似,短而宽,唇瓣有紫红色斑点。空气中散布着蕙兰独有的清香,这“天下第一”的香气,让艳丽盛开的蝴蝶兰黯然失色。

窗外春雨似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像美丽的珠帘垂在屋前。屋内茶香扑鼻。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我想起数年前的春天,也是一个雨天,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花神咖啡馆喝咖啡、观春雨,甚为惬意。窗外,蒙蒙细雨下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波旁宫、协和广场依稀可见。塞纳河的春雨,带着浓浓的法兰西文化的诗意。

春雨也是有灵性的。杜甫一语点破春雨“知时节”,也知在应节时来临,洒满江河大地,滋润万物生长。下雨原是一种平常的自然现象,它本无感情与知觉。诗人感悟出春雨的灵性,一句“知时节”就赋予春雨以思想感情,似乎它很懂得自然界的盼雨心情,是“知时节”而来。接着点出正因为是“当春”之雨,才显得及时。于是,“好雨”二字脱口而出,极为自然,诗人当年喜兴之情仿佛就在眼前。

春雨如诗。我喜欢漫步在春雨中,丝丝春雨飘在脸上,它那丝绸般的温润,给你带来春的气息。那柔和而细腻的笔触,为春天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春雨,像是一首抒情的歌,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