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飞天绕梁番仔楼

□王常婷

这是一座闽南典型的番仔楼,五开间二进,上下共两层,一楼连廊罗马立柱,二楼楼顶左右各建有一座凉亭。土洋结合,中西合璧。

才看到立面墙山花,我们便知道探到宝了。其楼顶正立面山花墙是三山相连式的,正中山体边角为方形,两侧山体线条则显弧形;正中是双狮戏火球,火球高立山头,球圈上竟然还以钢筋水泥加细瓷片贴成燃烧的火焰形状;两边的山花是双凤与花卉,山头各顶一大珠,成双凤戏珠图案……雄狮的方正阳刚与丹凤的优雅柔美融为一体。山头下边正中是方方正正的“文来楼”三个大字,两侧对应的是“高怀”“雅量”,还饰以各色花草鸟兽。所有图案文字,就连滴水怪兽,皆以色泽鲜亮的细瓷片精心剪贴而成。虽时光荏苒,一些瓷片脱落了,个别图案难以识别,可瓷雕让整栋楼在阳光下依然熠熠生辉。

走近大门,两侧石墙从下往上依次是浮雕的花卉草木,半墙则以黑色的影雕封腰,图案除了常见的花鸟外,竟然还有螃蟹章鱼等海洋生物,往上的一圈影雕是农耕图,居中的是戏台场景,靠门处是两大方镏金的家训格言,再往上的石条则是镂雕的横戈跃马武将……所有图案周边空当处都浅雕各式缠枝花草。这些石雕似乎在展示主人的生活:诗书传家,耕读继世,当然还有海洋和远方。

一抬头,发现最惊艳的细节在檐下。正门两侧斗拱竟然伸出两尊通体镏金的飞天,巧妙地架住其上的横梁。飞天的头、身体和翅膀、衣饰等形成一个斗拱,承载了屋顶的重量,实现了力与美的统一。左侧飞天头戴华冠,两手上举,似用力托举横梁,他的脸形饱满,四肢健硕,身着带“寿”字衣袍,似为男性;右侧飞天则头上簪花,一手托顶,一手持一支莲花于胸前,脚束钏镯,足踏玲珑球,衣带飘飘,身形曼妙,翅膀与衣袂浑然一体,应为女性。外侧横梁下对应也是左右各一飞天斗,形态看似接近,神情服饰动作却各有特色。再细一看左右外横梁的斗拱也有一对飞天,合计一下,便有八尊飞天于入门处曼妙飞舞。更为特别的是,在斗拱朝外处,两边各自屹立着一只雄健的苍鹰,体格强健,目光如炬,在几十年光阴里一直守护着这座大厝。檐下所有的木构几乎都雕满了花草鸟兽,而且都上了漆,精雕图案都是贴金的,所以几十年过去了,依然金光闪闪。除了木构底色为红色,其他漆色便只用一蓝色,是天空也是大海的蓝色,也许是因为这家主人偏爱蓝色。

主人是旅菲华侨曾文来,20岁时漂洋过海去菲律宾谋生,一开始售卖水果,后又拓展到冷冻产业,发家后便汇钱回来建房子、修路、建发电厂等,回报乡梓。二楼房间里摆放着主人寄回故乡的老照片,无不述说着浓浓的乡情。据村民介绍,当时建房的瓷砖、钢筋、水泥等很多是从菲律宾海运到厦门,再由厦门运到泉州;又因精工修建,选材用工都费时费力,故历经十年才得以建成。

登上顶楼,东西两侧各有一亭,两亭之间是二楼的人字形斜坡顶,二楼房顶刚好成为三楼的晒台,几十年过去了,屋顶几无破损,屋瓦光洁,是晾晒好场所。

细节还没看够,故事还没听够,终是要离开。再回首,天色清朗,日光潋滟,屋檐下的飞天金光闪闪,似凌空飞起,洒落一地的莲花清香。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