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数量最多和市场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不久前,我省文旅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旨在从提高创作演出水平、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社会氛围等几方面出发,推动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主要形式是民营剧团,我省现在约有600家民营剧团。今年元旦到元宵节期间,“乡村戏台 百姓乐园”福建戏曲迎新春走基层系列演出在全省开展。在55天内,近700家各级各类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提供戏曲演出1万多场次,让全省500多万人次观众大饱眼福。其中,民营剧团是演出市场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广大农村对文化服务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时,乡村百姓的审美能力和赏剧水平越来越专业。这是我省民营剧团发展的机遇,更是挑战和考验。民营剧团应当切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实力,特别要重视精品打造、经典传承、人才培养,全方位提高产能、产出和产效,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承载发展带来的利好。福州市马尾区海峡闽剧团坚持所有主创团队全部是业内翘楚,每一到两年都要创排新剧目,原创剧目《马江魂》在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一鸣惊人,深受大家喜爱。
若干措施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创作演出和审美导向,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按照这样的要求,民营剧团在创作演出的全程中,要深切关怀民生疾苦,聚焦社会热点、痛点、堵点,以拳拳赤诚点燃家国情怀。如此,不仅有助于剧团自身发展,更回归了传统戏剧的初心,实现市场效益与艺术情怀相得益彰。被称为“泉州民营剧团第一团”的晋江罗山迎梅高甲戏剧团,精心创作新剧《娘道》系列,以孝爱这一最受闽南农村受众热爱的题材作为主打剧目,就得到了乡村市场的热捧。
传统戏剧的现代化、戏剧观众的青年化、戏剧生态的平衡化、戏剧传播的全民化,这是新时代赋予传统戏剧的责任和使命。民营剧团创作时还应意识到,戏剧文脉有其历史渊源,社会心理有其历史积淀,共同形成了千变万化但又有章可循的受众心理空间,又反向促成了具有时代使命、时代审美和时代气息的演剧空间。对时代爱得切、懂得透、想得深、抓得准,才是民营剧团的根本生产力和生命力所在。比如,对全媒体时代、自媒体运营、“Z世代”观众的理解程度不同,会直接导致艺术创作维度和水平的天壤之别。今年,不少民营剧团都用上了抖音直播和投屏直播,IP孵化有了实力担当,文化传播力飙升。
戏里乾坤小,戏外日月长。这既是民营剧团的当行之行,更是民营剧团的可能之能。我们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