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素来以山水驰名。山,是梅峰、龙川大峡谷之属;水,便是九龙潭、金溪之类。我来泰宁,为的是将它的山水走一遍。下午四五点了,才在金溪登上了竹排。
竹排上的篙夫,是本地的老手,身材瘦直,却显得健硕。篙夫手上的竹篙,从左手换到右手,在小舟上空划了一道弧线,手一用力,竹篙一点,便离岸启航了。
起初,斜阳仍有余韵,泼洒金溪。两岸的青山夹住了这条水体,似乎在呵护这条细流。水底清澈,细沙与鹅卵石都袒露出来。此情此景,就像谢灵运在《七里濑》所说,“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见此金溪,一时似有魏晋时代的山水风物,走到眼前。
我听到山里面偶尔传出鸟鸣。在这老山密林,隔着墨绿的树木,它们如此惊喜欢叫,是何用意?大概它们认出了远来的客人,到底要表示一下它们的热情吧。
篙夫扯了嗓子,悠悠地唱出了一声声山歌。那声音清澈。常年与山水相伴的喉音,与鸟鸣相和,竟十分自然,仿佛带来了泰宁的天然之气。但篙夫随即又闭口默声,他似乎有所思索。
“大哥,你还是唱开吧,让这美妙的声音回荡在山水之上。”我如此劝说。
而他仍然推却,说着:“我也就是练练,说不上美妙。远道而来,你听我这老汉的唱歌是不划算的,还是欣赏这山这水吧。”
静谧重回水面之上。善于敛声,而不喧嚣,该发则发,该止则止,这是对山水的莫大的体味。河流转弯之处,篙夫一手操控,过得竟也平顺。行至中程,他指着远处山上的一个小洞穴,便道:“那里,你们瞧,有一个宝箱,传说仙人在那里藏了宝卷。”沉醉在写实的泰宁里,突然来一个传说,把我的心思引向高远之处。这是多么浪漫啊,这似乎在表明,泰宁的山水,隐藏着秘密,更意味着一种解密——我们需要去了解它的传说、历史。解密的过程,便是我们亲近泰宁山水的一种方式。
薄暮渐长,山也一寸寸染得更深绿,而后描上淡黑。泰宁的山水此刻正处于“山色有无中”的那种空灵之境。然后,山色中更加安静。竹排在溪流上静静前漂,我才发现,竹篙划水的声音多么清脆。
水流不息,高山在旁。此刻,我心情奋发,渴望听到猿声。文化的心理在我心中迸发出热烈的情感花火。李白所吟出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穿透时光,从大唐飘荡而来的猿声,如果此刻能在这里听到一回,那是多么美,多么高蹈啊!
夜色更昏暗了。要是在别的什么地方,我都惊心,是否处处充满荒野的危机。但泰宁的山水,仍是平静的,那里是多少动物的巢窠啊。恐怕,静而美,才是这里山水的特征——一江金溪,一江静美。
远方渐渐看到了灯亮。篙夫向着前方的光亮继续划去,那看似近在眼前却又迩遥的光亮。此时,我想起了柯罗连科《火光》里的话:“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只使我一人心驰神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光亮总是在召唤人的归来,那里有美好的人儿在等待,有家犬在溜达。
近了,更近了,快要到岸,岸上的白石隐约有影。此一番山水旅程豁然而止。我却多么希望,能在金溪里多停留一阵,为的是再从中感受一种平和的自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