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职责,是做好福建文艺工作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上,推进福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高校地位特殊、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坚持以文铸魂,强化高站位理论武装工作。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是推进福建文艺繁荣发展的思想财富和力量之源。新征程上,高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广大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做强理论研究阐释。要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坚持学科融通、专业融合、人才融汇,建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深挖理论“富矿”,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与“用”,系统研究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入研究福建文艺的发展脉络和特色标识,争做理论武装的“优等生”。
做优理论宣传宣讲。基层文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要强化有特色的宣讲,依托高校艺术类院系组建文艺表演“轻骑兵”,以诗歌、音乐、舞蹈、朗诵、话剧等形式,深入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宣传活动,用鲜活的文艺语言展现时代新风、福建精神,凝聚八闽儿女奋斗之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以文育人,构建高质量立德树人体系。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现路径和实践抓手。新征程上,高校要坚持把文艺工作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艺润心。
发挥文艺在“大思政课”中的独特作用。构建“思政+文艺”育人模式,坚持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统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贯通、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引导青年、先进文化塑造青年、高雅艺术熏陶青年、社会实践锤炼青年。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把文艺元素融入思政课教学,用文艺点燃思政教育之光。
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浸润作用。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计划,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美育”体系,挖掘各学科美育资源,优化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激活各类场馆美育功能,使学生在美育课程教学、环境濡化、实践养成中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支持艺术类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福建省美育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水平,加强美育人才培训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积极开展美育志愿服务,以多样的文艺实践活动,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美育新范式。
坚持以文立心,打造高品位“闽派”文艺精品。
近年来,“闽派”文艺引起了文化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思考。新征程上,高校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赓续八闽文艺根脉,推动“闽派”文艺“活起来”“传下去”。
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文艺惠民工程,用心用情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推进文艺“四下基层”,聚焦师生所需所盼,构建有内涵、有品位的文艺名片和特色品牌,努力提供高质量“精神食粮”和“文化盛宴”。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准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统筹推进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传承基地,做好传统文艺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传统文艺与当代文艺相融相通。汲取八闽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创作出更多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兼备的“闽派”文艺精品力作。
坚持以文弘道,锻造高素质文艺工作“闽军”。
推进福建文艺繁荣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培养文艺人才的重要阵地,新征程上,要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大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打造文艺“闽军”人才高地。
聚焦人才引领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融入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创新高层次文艺人才引育机制,构建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文艺人才厚植成长沃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强化文艺类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建优高端平台智库,做强艺术专业教育,发挥“传帮带”作用,建设一支“领头尖、中坚厚、后辈优”的专任教师队伍,培养集聚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文艺骨干,推动各文艺领域薪火相传、新人辈出。
聚力综合素质提升。要加强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搭建素质提升训练平台,开设人文类相关课程,引导师生正确处理好“术”与“道”、“技”与“艺”的关系,统筹培养艺术修养、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文化品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扣好青年学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传统美德,恪守职业道德,树立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坚持以文相交,服务高能级国家战略需求。
文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方式,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征程上,高校要立足地缘优势、区位禀赋,找准新契机和发力点,强化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不断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融起来的福建路径。
着力强化文明交流互鉴。要拓展海外合作“朋友圈”,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擦亮海外华文教育特色,办好孔子学院,搭建民心相通的人文桥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高标准建设福建国际传播中心高校基地,深入挖掘“福”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文化,以文艺的形式讲好福建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着力深化两岸文教融合。闽台文化,一脉相承。要深化闽台教育融合发展,创新闽台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建立闽台高校文艺类专业领域联盟,加强台湾高层次文艺人才引进和涉台文艺人才培养,推进福建省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等建设,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高校经验。搭建闽台文化交流平台,加强与台湾教育界、文艺界开展思想对话、学术研讨、展演合作,提升“侯官论坛”“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等活动影响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文艺与美好生活研究”(编号:FJ2023XZZ0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