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5版:教育/体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进入中考、高考冲刺阶段

考生家长请把这四句话改个说法

□本报记者 储白珊

进入5月,初三、高三的孩子真正进入备考冲刺阶段了。

每到这个阶段,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都高度紧张——孩子们的紧张自不多言,家长群体往往紧张叠加焦虑以及茫然。“我看不出孩子有多紧张,放学回来他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我想鼓励和宽慰孩子,但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感觉有劲使不出,心里憋着难受,干着急。”福州市屏东中学九年级一名张姓家长说。

备考冲刺阶段,和孩子有话怎么说?关心、鼓励如何说到点子上?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连榕。

“中高考前,老师在开家长会时嘱咐家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说话,多做饭’。家长们当时可能会哄堂大笑,但仔细想想,临考阶段孩子紧张、自己焦虑,情绪还会互相传染。如果和孩子沟通不顺,家长与其说错还不如不说。”连榕说。

他建议,平日里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家长多给孩子做做饭,帮孩子料理好日常生活、做好后勤,是冲刺阶段对孩子最有力的支持。

对于孩子来讲,最后阶段的学习目标一定是稳中求进。所以家长们除了做到“少说话,多做饭”,一定要坚信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孩子成绩必定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份坚定的信心,会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减压,家长们首先要做到别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叠加到孩子身上。但每个家庭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不同,每个孩子也不一样,究竟如何帮助孩子减压?连榕提醒,有几句话,看似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减压,却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第一句:“复习怎么样了?有把握吗?”

有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总想探察一下。其实,这样的问题抛出来,孩子不管学习好坏,都无法给父母一个准确的答复。因为不到最后成绩出来,谁也不知道自己准备得究竟如何。

如果家长能换个说法:“把自己拿手的再快速过一遍,不确定的再仔细地看看。”这样,孩子会感觉爸妈是在为自己提供建议,合理与否,孩子自己会判断。

第二句:“你有想过考不好怎么办吗?”

通常,家长都有一种保底思想,认为凡事应该想到最坏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不建议和孩子说。因为引导孩子去考虑最坏的结果,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往往会让孩子更加心慌意乱。家长不如说:“只要努力,不留遗憾就好,爸爸妈妈一定支持你。”

第三句:“都是一样上学,我就不信别人的孩子能考上,你就考不上!”

这句话看似是给孩子鼓励,其实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青春期少年最烦的家长行为之一,就是动不动拿自己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更何况是在情绪比较紧张的时候,这样说只能给孩子“添堵”。如果父母换一个口吻:“把你平时摸底考试的水平拿出来,放松应对,就足够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感觉到一种对自己的肯定,也明白家长对自己的期待,在感激父母的同时,心理也会放松一些。

第四句:“最近其他事情少操心,安心复习,备战高考就好了!”

这样说的家长,本意当然是让孩子专心学习,但到孩子耳朵里,有可能产生一种“就这一件事,你还做不好,太让人失望了”的暗示。压力过大的孩子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弹,顶撞父母。建议改为“复习的同时,注意放松一下,张弛有度,对自己要有信心”,这样的鼓励和建议,可以让孩子心里更舒服、更温暖。

连榕还提醒说,临考前最后阶段家庭内部应保持平常状态,让孩子无察觉是最好的。家长平稳的心态和行为,是给孩子最温暖的暗示与支持。

“有的家长平时忙,顾不上孩子,但临考前突然变得过分关心孩子。虽然本是想照顾得更周全些,但明显的过度关注会转化为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无所适从。”他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