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   
下一篇

国际引才,厦门打开新通道

本报记者 游笑春 林闻

厦门科学城(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之一)

厦门软件园三期

2023厦门人才服务月启动仪式

厦门外国人才服务站里,外籍人才在学习交流中华文化。
本版图片均由厦门市委人才办提供

核心提示

仅半年,厦门开展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试点就惠及了超千名人才。他们通过比照认定,获得中级或初级职称。不少企业的人事部门有了忙不过来的感觉。

2023年10月,《厦门市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2023版)》印发,厦门在全省率先公布首批50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目录。紧接着,11月,厦门又发布了《厦门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3版)》。这项在全省率先实施的人才制度改革,探索放开境外专业人才在厦执业限制,打通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制度。它不仅为外籍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大开方便之门,也为国内拥有国际职业资格的人才铺设职称认定新路。

改革创新,释放的是重视国际人才的重要信号。国际化的厦门,正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借助外籍人才评价、国际职业资格认可、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等新政,为外国人才留厦就业打开新通道。


率先对外国人开展人才评价

来自土耳其的李妍心从小便是个“汉字迷”。“我的父母在土耳其做外贸工作,经常和中国人有生意来往,从小我就接触到汉字,并深深爱上了它。”

因为热爱,2008年,她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专业,“毕业的时候,我就很想留在中国做一名老师,但受制于当时的政策,没能留下来”。

回到土耳其的她开始进入当地的企业工作。时针走到2014年,又一个可以来到中国的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前往厦门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

2020年10月,李妍心留厦,成为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负责土耳其语翻译及项目本地化工作。

虽然已在厦门生活多年,但她每年都要申请一次一年期的工作许可,偶尔还是会担心:万一哪天没办法及时申请到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2021年6月,厦门市发布了《关于开展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获得硕士学位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的,可申请认定中级专业技术水平。

来到厦门前,李妍心已经在土耳其拥有3年相关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经过申请,她很顺利地被评定为中级专业技术水平,并申请到有效期3年内的来华工作许可(B类)。

“非常开心,而且很安心。”回想起拿到工作许可的那一天,她依旧难掩激动之情,“如果没有这项政策,我们外国人留华工作大部分是需要每年办理工作许可的,现在可以3年办一次。”

梦加网络是一家文化出口企业,员工高度年轻化和国际化。公司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有来自新西兰、美国、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等国的员工9人,主要岗位包括游戏编剧、本地化翻译、运营支持等。

“我们公司目前只有李妍心一人通过外籍人才评价认定获得长期的工作许可。”有关人员表示,“过去,公司在引进国际人才时,经常因为学历、专业等限制没法及时引进。现在,政策让部分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的限制少了,解决了梦加网络一直以来的引才难题。”

根据相关文件,外籍人才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认定结果可作为申请来厦门工作许可的依据。经认定具备初级专业技术水平或来厦门工作技能水平的,可申请有效期1年内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B类);具备中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可申请有效期3年内的来华工作许可(B类)。

李妍心,便是这项政策的获益者。

实际上,打破国籍、学历、工作经验限制,借人才评价改革吸引外籍人才,厦门的改革创新不止于此。

改革创新国际引才政策

厦门,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数据显示,厦门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63万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2万人。

突出国际视野,强化国际化引才。目前,厦门已吸引集聚国际化人才5.9万名。这得益于国际引才政策的改革创新。

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实施国际化引才专项行动,仅2023年就引进国际化人才3380人,同比增长10%。“我们通过创设一个线上国际引才专窗、布局一个线下国际化引才网络、打造一组国际交流平台、举办一系列赛事活动,不断强化链接海外人才资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厦门又在全省率先实施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认定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再开方便之门。

记者了解到,2023年,厦门在全省率先公布首批50项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目录。政策指出,人才在境外取得的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可在厦认定相应等级职称。

2023年11月,厦门又率先印发《厦门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23版)》,涉及14个行业75项国际职业资格。外籍人才持有《目录》内职业资格,可作为申请来华工作许可的依据,认定相应外籍人才类别,办理有效期最长5年的来华工作许可。在办理工作许可时,外籍人才可不受学历、学位、工作经历限制,年龄可适当放宽,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

“外籍技术人才评价突破学历与年龄限制,注重考核外籍人才工作技能水平。我们已为电气硝子、倍视文化等企业认定38名外籍技术人才。”厦门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截至目前,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2名日本籍工程师、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1名新加坡籍人才,被评为中级技术水平,并成功申请3年来厦工作许可。倍视(厦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累计9名外籍人才通过人才评价认定,其中4人被评为中级专业技术水平。

数据显示,厦门已有超1000名人才通过比照认定获得中级、初级职称。厦门将航空维修、大数据等10个领域职称评审权限下放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已有4000多人成为改革受益者。

“我们这里共有近100人持有国际资格证书,以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PMP)为主,目前有30人通过比照认定。”雅马哈发动机(厦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人事工作负责人赖秋玲说,“我们很认可厦门的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政策,它让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公司发挥才能,也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

让厦门成为外籍人才大有可为的热土,不仅体现为当地对人才进行创新评价,留住优秀在华留学生也是其突破的方向之一。

目前,在厦留学生3000多人,其中不少人对留厦就业有着强烈的需求。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华就业。

改革的春潮涌动特区厦门。2022年6月,厦门设立国际留学人员创业就业基地(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允许基地内被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应届留学生。

“我们联合相关部门经过前期调研,谋划建设了留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并选择在有资质的公司设立分站,由在厦高校选派留学生到分站实习,形成了‘基地+分站+高校+留学生’的模式。”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

对于在华国际学生,基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留厦”之门。

一年后,基地由1个扩大至6个,增加厦门科学城、自贸片区、厦门软件园二期及三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5个基地。首批20家白名单企业,涵盖互联网、环保、物联网、跨境电商等行业。基地范围的扩大,进一步畅通了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厦”实习就业的渠道。

厦门星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白名单企业之一。在企业的会客室内,记者见到入职不满一年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燊如。虽是外国人,但她却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大家介绍公司的产品和业务。

时间回到2023年,在华侨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燊如也面临着和所有外籍毕业生一样的难题:是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还是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马来西亚。

“对于外籍留学生而言,这些年中国发展迅速,各类行业蒸蒸日上,是实现梦想的绝佳舞台。”她坦言,对于许多留学生而言,留在中国发展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但是现实情况是能留下的学生并不多”。

所幸,通过一次校园招聘,燊如成功入职了星纵物联,成为一名海外市场策划专员,负责制定、策划、实施全球物联网产品市场的品牌推广计划及市场营销方案等。入职后,她顺利取得外国专业人才(B类)许可,得到有效期1年内的来华工作许可。

坐落于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星纵物联是一家物联网设备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广阔,公司需要许多国际化人才进行业务对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林小慧告诉记者,拥有海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是公司所需要且看重的,厦门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制度,让公司引进国际人才有了新面貌。

“和同学相比,我是非常幸运的,入职了愿意和我一起解决问题的公司,遇上了重视人才的城市。”燊如说,“我们期盼相关政策可以有更多的普及面,让更多留学生享受到政策红利。”

“模式再创新、政策再升级、机制再优化,我们正立足全球视野,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今年我们将实施‘鹭引五洲’引才行动,为厦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集聚更多国际化人才资源。”厦门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