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前六项关乎温饱,现在生活好了,似乎谈论的人少,且带着几分“俗”;而喝茶则雅,各色品牌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一些单位和人家配有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具、茶桌、茶椅也一应俱全,于是茶在“七件事”中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茶与文化结合,是在两晋北朝时期,最早喜好喝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唐代开元以后,“茶道”盛行。宋代开始,喝茶在民间日益普及。
茶从种植、生产、加工过程看,于风吹雨淋日晒之中,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浑身上下绿意葱葱、生机勃发,经千揉万捻、发酵转化,直至后期成型、香气四溢,你能充分感受茶的朴实无华、内蕴乾坤。而一旦进入包装、流通、消费领域,茶便完成了从物理、物质属性到化学、精神属性的华丽蜕变,她的万种风情、清香回甘会令人赏心悦目,其妙处在于茶的生命周期如繁花一般,变幻莫测又始终若一,让人目不暇接,耐人寻味。
喝茶有益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茶叶中包含茶多酚和各种维生素,有利于人体中枢神经兴奋,能够帮助大脑局部调节,提高胃液的分泌,因此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免疫力,还可辅助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达到抗氧化的目的。当然,喝茶也有讲究,比如:空腹喝茶,或者晚间喝茶过多,就对身体健康不利。
大家见面约个茶,挑一间闹中取静的茶馆,落座后从选茶开始,绿、红、黑、白,总有一款会吸你眼球、引他心动,而待滚烫的沸水冲泡后,茶汤通透明亮,清香过处,唇齿生津,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喝茶现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合作、交流交融的神奇纽带。
古人言:“一人喝茶得神,两人得趣,三人得味。”又曰:“人生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茶。”细想一下颇值得玩味。来看一组唐宋古诗词:“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杜甫《重游何氏五首》),“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自古诗人多茶客,茶以其奇妙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为其托物言志、抒情咏怀;诗人们则用传神之笔,让茶走出“小我”,赋予茶鲜活的艺术形象和人文色彩。抿一口茶,时光便会升华。喝茶与诗文相得益彰,一直绵延至今。
我对喝茶情有独钟,虽没到“一日不可无茶”的境界,却视之为人生挚友。闲暇时与好友、家人欢聚,聊天喝茶,很是惬意。摆杯、烫杯,入茶、闻香,一连贯的动作,驾轻就熟,满满的仪式感传递着友情、亲情,似乎是按下紧张生活节奏的暂停键,其乐融融又悠闲自在。
随着年龄增长,独处时一人一茶的时光慢慢多了起来。我常边喝茶、边听音乐、边读闲书,自是一分随意二分逍遥,感觉心灵特别轻松,快乐变得十分简单。不过,有时也常常发呆、冥想:号称武夷岩茶双生花的“水仙”和“肉桂”,为什么透着岩骨花香中一个如少女清香阴柔、一个如俊男醇厚阳刚?在品龙井色翠、形美、香郁、味醇时,缘何映现眼帘的是茶叶的起落沉浮?而在每一次品茗、端放茶杯的动作中,好像总能亲近温暖到零距离的自己?
于是心想,茶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之所以能传千年、伴你成长,也许在于喝茶其实是人们生活的一门艺术,它源于人间烟火的“小我”,又藏于社会时代的“大我”,动静之间追求意境、体现文化,外表虽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内里却神闲气静、可以清心,且自带超凡脱俗、风雅诱人的强大气场。它能让人沉静下来、增长心智、思考人生,是“术”也是“道”,是过去、现在,更是未来。而喝茶人不同的心境与体验,又明白地告诉我们,茶不醉人人自醉,每个人都有自己中意的好茶:茶无上品,适己为佳;只此心安,便是吾家。这些心得也应是喝茶带来的又一妙处吧。
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生若茶,自可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