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夏思在清居

王振秋

入伏后,随着日照时间变长,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夏天的热浪便开始席卷南方大地。一场雨幕作为序言,为小城描绘了浓墨重彩的夏日印象。若要问我有什么见闻,虽说是一些琐事,然细思之,也颇有趣味。

首先要从蝉鸣说起。南方常见的蝉类主要有黑蚱蝉、蟪蝉、蚱蝉、三刺角蝉等。但真正“大嗓门”的蝉,还是要算遍布大江南北的油蝉,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知了。其他蝉要么声音没它洪亮,或是“长相”不如它。夏日之蝉,个头比深秋寒蝉要大些。寒蝉叫着“暑去噢,暑去噢”,这时离冬天亦不远了。

油蝉确实又肥又黑,胸部略带点褐色,肚皮上有一层白粉。整个夏天,树梢成了它们表演的舞台,从早到晚“唧唧”地叫个不停。油蝉个儿大、声儿响,有人曾拿分贝仪测过,那嗓门甚至能达到一百分贝,快赶上汽车喇叭了。

儿时暑假,喜欢和玩伴一起玩水、上树,捕蝉当然是会去尝试的,而且我仅用一只手,就能悄无声息地凑近蝉,迅捷一扣,就能捉住那只黑色的肥蝉了。长大后,很少再去寻觅蝉的身影,只是在知了的声音近了时,偶尔抬头看一眼。我也会去观察路过树下的孩子们,发现他们也只是低头玩手机,绝不会有兴致去捕蝉了。

蝉蛹可以去风湿,是一味中药材。有些地方还会吃“油炸知了”,也就是蝉蛹,据说食之酥脆相当可口。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种方式。少不更事时捕蝉也并非为口腹之欲,而是因为对这一小精灵充满好奇。况且,夏天少了那些蝉鸣,便少了些许生趣。

蝉是夏天的一部分,也是我青葱年代的一个重要“坐标”。夏季能令人想起被时光“煮沸”的往事,而人在回首往事时,就能惊觉人生并不像四季般还有重来和往复的机会。因此聒噪的蝉鸣,也在提示人们珍惜当下,珍视光阴。

听罢蝉鸣后,此刻的家乡夏日,才真正热闹起来。夏日绵长,可以驱车去赏荷花,翁洋、田头岗、桃溪、秀峰等村庄,均为赏荷的好去处。在依山傍水、小榭亭池处,总能与荷花相逢,只需寻一个近处去“风光”一回即可。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荷花是夏季里为数不多能让人感受到清凉的花卉。满目青绿的荷叶,苍翠欲滴,点缀的红粉荷花,风姿绰约。忽有清风起,迎面飘来淡淡的荷香。沿着荷花塘散步,远山黛黛、清溪潺潺,此刻,心旷神怡。

若是晴日清晨,荷叶滴露,水榭风来,美得不可方物。若是赶上骤雨,则水波纵横,花叶摇曳,似舞女翩跹,其乐陶陶。

赏荷之余,颇有感悟。荷花生于淤泥而不染,从淤泥汲取养分,花朵儿静静开放,不张扬,不炫耀。人生应如斯,身处纷扰世界,亦应保持纯净之心,不随波逐流与污淖苟合。

离开荷塘,夏日还有许多具有烟火气的去处。市区、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夏夜市集,漫步街头巷尾,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家乡的小吃种类繁多,有质酥味鲜的海蛎包、入口即化的豆腐脑、肉馅Q弹的穆阳扁肉……每一样都让吃货们禁不住垂涎欲滴。

福安的“寒茶”由来已久,是福安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夏日味道”。在夏日午后和傍晚,青草茶摊前人来人往,或是买一杯青草茶水当场喝了,或带着瓶子装回家慢慢享用,一口下去,只觉神清气爽,暑气全消。

夏思在清居,感受零碎却具象。那充满烟火气的种种,弥漫着生命的张力和活力,像一曲热烈的交响乐,也像是一首美好的诗歌,唯有静心感受,方能体味其间情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