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艾草

□黄水成

在闽南,艾草是和生活贴得最近的一味药草。上次朋友到家时,直嚷喉咙冒烟,牙根浮肿。看朋友一脸热气蒸腾的样子,那明显是多日户外作业引起上火所致。正巧家里有刚采的湿艾草,煮了一大锅艾汤让他喝。他一回到市区就来电话说,火气全消了。

艾草降火解暑也不是什么秘方。南方湿气重,一年中,有半年以上被高温笼罩,一不小心就中暑、上火,常是牙疼、耳鸣、四肢困乏。这时,抓把艾草熬一锅汤当茶饮,再静养半天就差不多了。艾是平常之物,平日里,常用艾草和鸡、鸭、猪骨头、猪肉、猪小肠一块炖汤,没配料清煮当茶饮也不错。

艾草是一味药,是一道汤,更是一道菜。

在闽南乡下,惊蛰至春分,正是掐艾芯的最佳时节。这时艾草刚钻出泥面,芽叶异常鲜嫩。这时到村前屋后的田地里走一遭,个把钟头便掐得一篮脆嫩艾芯回来。艾芯可是好东西,芽尖般鲜嫩鲜嫩的,水煮、煎炒都是上品时鲜,最流行的是用它做清明粿。那翠绿的芽叶遇上乳白的糯米,经过浸泡、拍打、研磨,再由一双双巧手调和,最后在高温蒸汽中完成转化,它们最终整齐有序地排在米筛上。那小拳头般大翠绿的清明粿,带着浓郁的艾草清苦香味,远远看见都能搅动蛰伏的馋虫,感觉那香鲜的翠绿下,不仅埋藏了美食的密钥,还有春天漾动的波纹,以及闽南春野最深沉的主调。

而在我们家,艾芯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煮艾饭。客家人爱吃咸饭,煮一锅艾饭就成了这个季节最应景的佳肴。记忆是一只蛰伏的蛹,几乎每年这个季节,心里就有一种牵挂似的,总想回老家掐把艾芯回来,洗净切碎,在锅里轻炒几下,再和大米一块翻炒,焖熟。待热气一出,那特有的清苦香味便会蹿出来,全家人即刻进入艾饭的节奏,家乡的气息与味蕾的记忆交织闪烁,一下勾起旧年的回忆。吃艾饭,乡下人还认为有健脾、凉血、降压功效。而我们,似乎更惦记着它的味道,似乎每年都要好好吃上一两餐艾饭,再炖几锅老家深山里的春笋,方觉得春天有点滋味。

过了清明,草木早披上盛装。这时艾草已经有往昔身段了,只是艾叶有些显老,不宜当“菜”吃了,但连根拔起洗净后,便可拿回家熬汤。乡下人普遍认为,湿草性凉,干草则温和些。所以,用湿艾熬汤败火效果更佳,而用干艾熬汤滋阴温补。有的只取艾根,舍弃枝叶。还有讲究者,到松软的黄土中寻老艾。老艾如参,年份越长根须越旺。三年以上老艾,根须密如长髯,挖一棵根须就是一大把,用以炖汤,特别回甘。

在闽南,端午还有插艾习俗,家家门上插一束艾草、菖蒲,防蚊驱邪。近年盛行艾灸,用它除风拔湿,成为养生新贵。或许正因它如此综合,艾的功用才不断被挖掘,再也没有一种草比艾更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了。

艾草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遍地都是。乡下的草如今都成了城里的宝,菜市到处都有人卖艾草。而每次回家,家人都会捎上一捆艾草,以备日常所需。这蓝色星球上,草木葱茏之中,谁说我们每天吃的菜它不是一味药呢?生活中一定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艾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