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邂逅柔婉的土楼乡情

——读胡赛标散文集《温泉做的故乡》

□朱定宝

作家胡赛标的散文集《温泉做的故乡》以土楼为主基调,通过艺术手法勾勒出富有乡土气息的客家人文画卷。作品汇聚了作者近年的创作成果,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字,无不透着柔婉的乡情,娓娓道来,令人赏心悦目。笔端下,土楼人家的生活本真,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或回忆,或感悟,或渲染,不觉然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深处,流连着客家风物,融入土楼人家的日子里头。

书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故乡风物,写土楼的人和事,也走笔大埔等域外客家风情,成为贯穿作品的三条主线,占据了主要篇幅,其中写土楼人和事的达31篇,写故乡风物的达20篇。作品紧扣独特的土楼气息,把对故乡的眷念化织为篇章。虽为散文体裁,但作者以故事叙述作为谋篇技法,每个故事自成一文,内容不拘一格,字里行间浸润着满满的乡情。

日子在时光中沉淀,成为《温泉做的故乡》的特色。很多故事素材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从家族资料及乡邻口中获得。在侨乡下洋,旧时流行“过番(出国)”,因此每个村子均走出不少华侨,由此奠定了故乡人文的厚重,作者把笔触指向亲戚个体,伸到周边的乡邻朋友,也写从土楼走出的风云人物。但凡篇幅,故事真实,还原主人公历史原貌,叙述内容大多标有时间节点,让读者可以找到时光沉淀的去向,也成就了作者的写作风格。

一句“经常想起瓦城,因为想念瓦城那边的亲人”,写出了作者身在故乡却时刻感念他乡亲情的心绪,令人动容。“乡愁是双向的,既是海外游子怀乡思亲的情愫,也是家乡父老知恩报恩的情怀。”那篇《瓦城的那片云》,谈及当年大伯与父亲的交往,大伯一家在海外生活虽然艰辛,但依然接济故乡亲人。原本朴实的亲情故事,在作者笔下得到升华,道出了海外游子的爱乡情结。涉及亲情的作品中,还有姑婆、阿耕叔、尚信叔等,朴实乡情从文字中满溢出来,让读者感同身受,洗礼灵魂。

乡情在岁月里温润,这是《温泉做的故乡》的亮点。作者所指的温泉,则是位于下洋的汤子阁,下洋是传统客家小镇,长期以来,当地人称泡温泉为“洗汤”,当地开设的温泉旅馆有上百家,给外人遍地温泉之感。当地人把泡温泉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有了作者笔下的《汤子阁温泉》等若干篇以温泉为创作元素的文章,抒发对故乡风物的深刻感悟。温泉做的故乡,不仅流淌着客家人的生活本真,更如柔婉乡音一样,走进每个他乡游子的日子里。

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土楼人,对历史、对乡愁有特殊的情怀。回望时光,他们的先祖筚路蓝缕,迁移路上坎坷而艰辛,于是,作者对家园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作者所言,“故乡是温泉做的,温泉是故乡的品格。”土楼人家传承下来的朴实,属于一种乡情,是镶嵌在骨子里的精神,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消失。福建土楼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宏伟壮观和造型奇特,这样的建筑样式,让外人感叹,但这何尝不是客家人的人文印迹?当一位作家的文字,可直抵读者心绪,给人以深思,产生思想共鸣,让人触摸到故乡熟悉的脸庞,应该达到了艺术作品的高妙之处。

故乡是每个人的心灵安放之所,那里有家长里短,有长在屋角边上的朴实乡情,也有不随时光老去的祖辈训示。《温泉做的故乡》以艺术的形式触摸土楼,给读者打开了另一道欣赏的视角。推开的窗口不同,看到窗外的景物自然各异。诚然,对作者而言,作品中有细密的乡愁。但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认知客家土楼的窗口,透过它,可以了解土楼人家的生活本真和人文风貌。当再次邂逅土楼时,或将与柔婉的乡情不期而遇。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