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扬起海洋小说的风帆

——基于《沧海钩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和《小说与海洋》的对照比较

□姚青群

阅读,往往是一种个体的内在体验。当我将《沧海钩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和《小说与海洋》两部学术专著进行对照阅读时,就不期然地体会到了“三人行”读书法的妙趣。这种阅读方式,既可沉浸在“对影成三人”的静谧情境中,又可收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明晰洞见。

《沧海钩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是上海海洋大学滕新贤教授对我国古代海洋文学风貌的一次深入挖掘。而在《小说与海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席教授玛格丽特·科恩通过聚焦英国、法国、美国等小说家的作品,勾勒出一个崭新的西方海洋文学史。

中西海洋小说的源头比较 中西海洋小说都有着深厚的文学传统。在源头上,存在着一定的类同性。《山海经》作为中国海洋小说的鼻祖,以古代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的叙事模式,构建了一种神秘、奇幻的氛围,为我国的海洋文学提供了宝贵的母题和素材,影响深远。直到清代,我们仍然能在海洋小说中看到《山海经》的影子。

“在西方叙事文学的黎明时分,荷马的奥德修斯扬帆出海了。”奥德修斯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和史诗中,凸显了自己的海洋实践智慧,在源头上突出了西方海洋小说别具一格的冒险优势。他的后继者们频繁出现在各国小说中,最早的是1791年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该书讲述了一名足智多谋的水手如何依靠技艺,在遥远的荒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的故事。这部海洋冒险小说就像一本水手指南。

中西海洋小说的借鉴与发展比较 在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海文化符号、商贾述事以及神魔化等元素的融入。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海洋小说的内涵,也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首先,东海作为中国的重要海域之一,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背景为中国海洋小说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东海文化的熏陶下,中国海洋小说映射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其次,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但海洋却为商人们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海洋小说的创作中,商贾们的故事成为重要的题材之一。这些故事不仅彰显了商人们的智略和胆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再则,由于历史上的“海禁”等政策,中国古人对真实的海洋缺乏足够的认知。这种认知的缺失,使得中国海洋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

西方海洋小说的发展与全球航海时代的兴起紧密相连。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西方海洋小说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上乘,而且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这些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空间,进一步推动了海洋冒险与生存主题的双向互动。1824年1月,美国作家詹姆斯·费尼莫·库柏出版了《领航者》,他独特的海军经历,让《领航者》完美地演绎了海洋冒险与生存主题,开辟了海洋小说的新实践,让海洋小说重新焕发出生机。

航海技艺的精湛,使得笛福能够深入描绘鲁滨孙在孤岛上的生存挑战,以及他与海洋生物的互动,为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海洋世界。相比之下,明清时期的中国海洋小说,虽有几部佳作,如罗懋登的《西洋记》、李汝珍的《镜花缘》等,但在航海技艺方面都语焉不详,导致他们在涉海情节的架构上,难以像西方海洋小说那样为读者营造真实而震撼的海洋体验,往往需要通过沿袭一些有关海洋的神话、传说来充当叙述资源,让海洋“褪去作为物象的实用性,承担起意象的审美性”。

成也技艺,败也技艺 19世纪40年代,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虽然用他亲身经历过的捕鲸生活和船上生活来创作海洋小说《白鲸》,但在他的小说中,技艺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困境,而这距离《领航者》出版不过20年。19世纪末,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在《海之镜》中写道:“对技艺的特殊需求已经一去不复返。”

与之相伴的是,小说家们采取了相似的回应方法。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将目光转移到科学、信息情报领域,率先实现从海洋小说到科幻小说的转变。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康拉德等人把海洋小说转向侦探小说和间谍小说。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新视界 虽然有关专家从各方面论证了中国海洋小说的高光时刻,如明代、清代,但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过度依赖、缺乏创新以及对海洋真实性的认知不足等方面。许多海洋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沉迷于“故纸堆”,辗转因袭,新意欠缺。

当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海洋小说逐渐有了市井的视角和对海洋冒险的强烈渴望。尤其在人物设置、情节烘托等方面,一些作品在继承传统海洋冒险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政治、社会批判的元素,通过对海上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寓言体、志怪小说的框架。

随着东西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清代海洋小说还出现了跨文化交流的雏形。海外文化的传入,激发了清代作家新的创作灵感。蒲松龄、沈起凤、王韬等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异国风情和女性元素,以及包容、进步的海洋观念。例如,王韬在《海外美人》中塑造了中国海洋小说中第一位主动出游海外的女性形象。虽然在以往的中西海洋小说中,女性角色往往被边缘化或忽略,但中西方小说家开始频仍通过女性的亲历,为读者平添了不同的阅读视角。

新时代海洋小说的展望与期待 小说有很强的时代性。海洋小说作为文学领域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分支,其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科技的飞速进步、海洋强国战略乃至海洋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日益凸显,都为新时代海洋小说的发展构筑了广阔的舞台和深厚的基础。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海洋小说已崭露头角。林森的《海里岸上》讲述了两代渔民的故事以及渔猎的传统与变迁,被誉为中国的《老人与海》;韩松的《红色海洋》描绘了一个史诗般的海底文明世界,是跨越千年、时空交错的绝唱。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海洋小说将会异军突起,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让书写者和阅读者更加自如地畅游其中。

通过对《沧海钩沉: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和《小说与海洋》两部书籍的比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海洋小说的差异与共性、交流与融合,同时也对中国海洋小说的繁荣与发展充满了期待。让我们扬起中国海洋小说的风帆,在瑰丽的人类文学宝库中乘风破浪。

(作者为福建开放大学编审、二级作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