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毕业生心中种下一颗“廉洁种子”

□本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温林凤

“‘水利功臣’原鲁山一心为民、严于律己的精神,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征程。”28日,一场别具一格的青年导师会客厅廉洁文化教育专题活动,在莆田东圳事迹教育基地火热开展。莆田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林慧轻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党员代表分享红色家风背后浓厚炽烈的初心使命,带领大家感悟真理信仰所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

60多年前,10多万莆田群众齐聚东圳工地,手推肩挑,劈山挖土,截流筑坝,建起了这座当时全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如今,东圳水库已成为莆田人民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莆田学院将廉洁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价值引领与道德涵养的基本着力点,精心烹调毕业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特色餐”,充分用好东圳廉洁文化示范基地中蕴含的廉洁元素、廉洁理念、廉洁事迹,创新廉洁文化表达形式,以毕业生喜闻乐见的会客厅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方式传授清廉话题,在毕业生心中种下一颗“廉洁种子”。

当天,师生党员在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东圳事迹教育基地,对“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品格和木兰溪治水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出鲁山,勤耕闽地,自北至南二万五千日,尝无数苦咸酸辣,不窃一丝甜味;端居县府,安位州衙,从民而仕四十有一年,经许多珠玉金银,只偷两袖清风。”这是人们为原鲁山撰写的一副楹联。在青年导师会客厅活动中,林慧轻首先向同学们抛出“谈谈学习感悟”的话题,得到在场学生积极响应。“了解了东圳水库建库历史,深受触动,我会将‘触动’转化为‘行动’,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弘扬东圳精神,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毕业生丘丽蓉说。

接着,林慧轻进一步分享了东圳水库建设中的廉政案例,特别是在提到东圳“四无廉政模式”(即“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干部挪用公款物资谋私利”)时,她适时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鼓励毕业生将东圳精神转化为自身成人成才的强大动力,遵纪守法,廉洁修身,为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贡献青春的力量。

青年强,则国家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吴佳凡表示,此次活动增强了青年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激发了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和动力。这场沉浸式的青年导师会客厅活动,抓住毕业生即将入职这一关键时期,结合当前的党纪学习教育,以“阵地引领+导师引导”形式,优化廉洁文化产品供给,做到启智润心,实现宣传入眼、教育入脑、廉洁入心,从源头上筑牢“廉洁入职关”,引导学子走好人生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