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潮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集美:陈嘉庚与海上龙舟赛的故事

□本报记者 田圆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 施辰静 摄

金鼓齐鸣,百舸争流,人声沸腾……5月25—26日,2024年第十七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暨第九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在厦门市集美区龙舟池举行。比赛期间,集美龙舟纪实摄影展亮相龙舟池畔,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集美龙舟池的历史变迁。

在闽南方言里,舟船竞渡被称为“别舲舳”,意为竞渡的两艘舲舳相别,“别”的目的是给对方使绊子。集美别舲舳文化源远流长,清道光年间《厦门志》记载,集美端午龙舟赛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年端午节,集美自发组织海上十八龙舟赛。

而集美真正意义上的龙舟赛是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发起的,目的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增强人民体质。由陈嘉庚筹建的集美龙舟池,则是我国第一个龙舟竞技赛专用人工池。

1950年9月5日,陈嘉庚回到集美定居,之后开始改革传统的“斗龙船”。他将两船相斗改为多船同赛,并且发动女子参与,还将田径场上百米竞赛的规则应用到龙舟赛上,统一打造比赛用船,改“相别”为公平竞技。这项传统民俗竞技活动被他纳入教学活动中,以龙舟赛为主带动集美学村的师生和村民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1951年端午节,陈嘉庚主持的第一届集美学校龙舟赛在海上举行,因遇上大风浪,改翌日继续举行。在观看了海上龙舟赛之后,陈嘉庚先生认为不但不安全,且有许多不便之处。为了避免海上风浪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潮汐涨落的时间制约,同年,陈嘉庚筹建龙舟赛用池。

陈嘉庚在海滩上先后筑堤建了内、中、外3个池子,其中外池是1955年建的,就是现在的集美龙舟池,宽300米,长8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他还在龙舟池畔建了式样各异的“启明”“南辉”“长庚”及“左”“右”“逢”“源”7个亭子,形成“七星拱月”的美丽景观。

除了修建龙舟池,陈嘉庚还于1953年督造了6艘龙舟,改变过去以渔船代替龙舟比赛的状况,推动龙舟制造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几经更新换代,最终设计制造出可载20名运动员的集美龙舟。

根据资料记载,1955年集美的端午龙舟赛就在新建的龙舟外池(即现在的龙舟池)举办,由于设施改善、规模扩大,当年的赛事影响巨大。

有场所,有比赛,自然要有比赛规则,但是在当时,国内并没有规范的龙舟赛事。1954年,陈嘉庚亲书《集美龙舟竞赛小纪》一则,专门介绍当时恢复与改革龙舟赛活动和计划,他写道:“本社每年五月五日仍举行龙船竞赛。本年端阳节龙船竞赛,系在中池内,新造龙船6只,每只港币400元,可坐16人,中池东狭西宽,长仅1000米,厦门及他处要参加竞赛,不便接受。我按明年端阳节,如外池略浚,面积比中池大,可容龙船十余只同时竞赛,并可以接受沿海多处来此竞赛。”1956年,经过几届龙舟赛的摸索和创新,《一九五六年端阳节龙舟比赛办法》诞生,集美的这一比赛办法成为日后制定我国龙舟竞赛章程的蓝本。

1957年端午节,陈嘉庚先生邀请厦门同安、海沧、杏林等各区的86个乡社龙舟队1500多人,到龙舟池参加比赛。他在主席台上讲话,这次比赛还被拍成新闻纪录片。

陈嘉庚在世时,集美共举办了11次龙舟赛,其中有7次由他本人主持,每次比赛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池中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其盛况正如闽南俗语所说“五月五,龙船鼓满溪路”。

1985年,海内外集美校友为缅怀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继承和发扬嘉庚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集美龙舟赛正式冠名为“嘉庚杯”龙舟赛,同时特设流动的“嘉庚杯”,并于1987年举办首届“嘉庚杯”国际龙舟邀请赛。

1995年,为纪念陈嘉庚先生的胞弟、集美学校的二校主陈敬贤先生,龙舟赛又增设了一个“敬贤杯”,将其作为女子组总决赛的奖杯,将原来的“嘉庚杯”调整为男子组总决赛的奖杯,此后集美龙舟赛就以“嘉庚杯”“敬贤杯”同时冠名,集美龙舟赛一赛两杯,男女分设,在全国龙舟赛事中独一无二。

每逢端午节,四邻城乡百姓都汇集到集美学村龙舟池参加或观赏龙舟竞赛。自2006年起,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打造集美特色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集美举办了首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2008年,海峡两岸龙舟赛升格为国家级赛事;2010年,海峡两岸龙舟赛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2011年,龙舟赛升格为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规模进一步扩大,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此后,集美又新增设“男子23人龙舟拔河赛”,首届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落户集美龙舟池,开创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正式竞赛项目的先河。

时至今日,海峡两岸龙舟赛渐成体系,不仅成为弘扬嘉庚精神、推进文体旅融合的品牌活动,同时也是密切海峡两岸民众血脉相连、增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的重要平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