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凤凰于飞 梧桐是依

庄梅玲

“琅者,光彩艳丽,晶莹似玉;岐者,如柱之山,峻茂之岭。”雄踞闽江入海口的琅岐岛中部是丘陵,四周为平原,它三面环江,东面与台湾海峡的马祖列岛相望。腾空俯瞰,琅岐岛漂浮于盈盈江面之上,恰似一块硕大的珠宝,在洪波映衬下折射丰润透绿的光泽,叫人啧啧惊叹。

得周末闲暇,沿着沈海高速穿隧道、跨桥梁,转亭江高速出口,便进入了琅岐镇领地。

同样出生于海岛的我,对琅岐岛颇为关注,尤其是岛上的凤窝村,它无疑是琅岐这颗宝石里最为璀璨的一缕光芒,关于它的故事与传说不在少数,单单一个甘棠港就教人心神向往。

甘棠港就在凤窝村龟山对面,它开辟于唐末乾宁年间,由王审知筹建、唐昭宗赐号。建成之后的港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吐纳四海物产、聚散五湖商贾,盛况空前,一度成为闽东南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商业港口之一。直至北宋末年,转为衰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凤窝村烟台山上的金牌炮台在历史长河中的威名不亚于甘棠港。该炮台是由民族英雄林则徐主持修建,因其形势险要,与隔江的连江县琯头镇的长门炮台形成掎角之势,成为防守闽江口的第一道要塞,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小的凤窝村地灵人杰,曾走出了两位礼部尚书、一位兵部尚书;曾先后三次迎来郑和下西洋船队来此休整、补给,更有无数南来北往的过客在这里聚集,又从这里去往更辽远更宽广的地方。

村子里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两口宋朝古井。移步井台,探身望之,井水清澈见底,汩汩冒涌。掬一捧品味,只觉清凉甘甜,润人心脾。

风雨多沧桑。在凤窝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从未停止垦拓,朴实勤劳是他们亘古不变的秉性。其间他们有的走出村庄、跨出海岛,有的带回了新想法、新见解,有的则扎根故乡,将脚下的每寸土、每寸地量了又量、翻了又翻、晒了又晒。

现在的凤窝村道路宽绰,整洁干净,路两旁庭院别墅依规划而立,外表大相径庭,院墙内的设计却各有巧思。且不说装潢,单是那些绿植,或高挑或低伏,或名贵或寻常,伴以假山、碎石、浅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难能可贵的是,大多院门向内开敞,只管大胆参观拍照。若遇主人,邀你坐下,当袅袅茶香腾起,凤窝村的前世今生便如潮涌般激情澎湃、扑面而来。

幸福的凤窝村人,有山有海有田园。近几年,他们在山上开垦千亩油菜花、开发旅游度假村,在田里大面积嫁接葡萄树种,在海滩养虾养蟹养水鸭。久居城市的人儿,可以在这里品宋井泉,尝枇杷汁,摘美人指;可以在这里赶海,露营,追斜阳,看日出。

当然,凤窝村的精妙远不止于此。单看那保存完好的古树、古井、古民居、古寺庙、古码头便可知,乡土情怀已然在这里扎根,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凤凰于飞,梧桐是依。村子里青山在、绿水在、乡愁在,根便也不会枯败,壮硕成林,重又引来无数凤凰落巢也未可知。

眼下时节,村中绿荫冉冉,花事阑珊,风里透着丝丝香甜。伫立防洪堤坝上,举目远眺,茫茫江面三两艘渔船往返撒网,六七只鸥鸟斜着翅膀低空掠过。龟山一左一右,一南一北,悠闲地匍匐着似休眠状。偶尔有货船经过,不忍鸣笛打扰,缓缓前行。

再远处,波浪起伏,涛声依旧。而近在眼前的双龟山岿然,不动声色地面对潮起潮落。粼粼江波之上琅岐双塔大桥车来车往,叫人心旌摇动,莫名兴奋,心口不由得腾起一股锐不可当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