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人与动物的真幻重奏

——读《战马奔腾》

万小英

“赛虎!”当我看完《战马奔腾》,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竟然是这个词。赛虎是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中的猎犬,这只聪明忠实的狗儿可真是打动了当时所有孩子的心,没有哪个孩子不向往有一只属于自己的“赛虎”。《战马奔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也会让孩子们梦想拥有一匹属于自己的战马,骑着它,勇敢地奔跑。

这是军旅作家林朝晖的第三部少儿小说,与《寻找红军爸爸》《树上的小英雄》一起,堪称他的“红色少儿小说三部曲”。红色少儿小说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别小说,担负着对少年儿童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功能,主题基本是被预设好的——少年的成长故事,对革命认识从不成熟到成熟,艰苦奋斗,立场坚定——阅读期待易于满足,但也可能带来创作的“套路倦怠”。林朝晖的红色少年小说,不可避免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总能翻出新调,每部红色小说都能出新,引人入胜。《寻找红军爸爸》在设置悬念,一路寻找的经历上做文章;《树上的小英雄》创造了树上斗争的新方式;《战马奔腾》关注到了一个特殊兵种——小骑兵。

动物和动物的故事对于少儿天然具有吸引力,孩子的天性与富有灵性的动物之间仿佛互相“召唤”。《战马奔腾》讲述的是,少年马前进和黑虎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他们后来分别带着自己的爱马孤云和红玉加入八路军,经历艰苦的训练和战场上的生死考验,成为了不起的小骑兵的故事。人与人,人与马,马与马,这三组关系是作品的三条叙述线,错落地交织在一起,组成现实浪漫主义的真幻重奏。

人与人,主线是16岁的马前进和黑虎,形成一组关系。两个人一同长大,一样爱骑马,在一次比赛中,因为一时之气而分裂离开。马前进加入了八路军队伍,黑虎则入了土匪窝。两人再次相遇时,终于冰释前嫌,在马前进的带领下,黑虎也走上革命道路,两人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上,突出了友爱团结与目标坚定的力量。

人与马,是全书的重点。马前进与孤云,黑虎与红玉,两个少年与战马,构成全篇的精神内核。骑兵的最高境界是人马合一,两条命,一颗心,才能夺取胜利。要达到这个境界,不仅要人的努力,而且要有马的灵性。小说对人与动物之间情感做了细致入微的推进,读来很是感人。“黑虎经常把内心的痛苦与迷茫说给红玉听,红玉静静地听着,还时不时朝黑虎点点头。”“孤云的勇气和智慧让马前进恢复了信心。这一刻……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渗入肌肉。”

他们一起奔跑,一起战斗,同忧共喜。“时间长了,马前进一眨眼,一举手,一颦一笑,都能与孤云达成默契。”“人马合一”是一个过程,是一次次共同战斗积累生发的境界,小说写出了变化的层次。“马前进总算明白了,战争的残酷性有时生死就在一瞬间。马前进感到庆幸的是孤云总能神奇地让他化险为夷。死里逃生的经历让马前进对孤云有着无限的信任与理解,与它的配合更加默契。”“马前进弓着身子,伏在马背上,身子似与孤云合成了一体。这一刻,他体会到人马合一的感觉。”书中描写骑兵的战斗场面很多,每一次都写得惊心动魄,又令人心潮澎湃。

如果说人与马是全书的重点,那么马与马,则是这部作品耐人寻味的隐线,作者暗藏了另一个层面的故事,让作品有了童话般的幻感。“当对横山的离世表示惋惜之后,孤云开始掉头,黑骏似乎明白孤云的所思所想,它也急忙转过头。两匹马并驾齐驱载着主人向原先战斗的方向奔去。”这已经是书的尾声部分,读到此处,令人有些吃惊,战马之间仿佛发生了人类般的情感纠葛,痛苦、无奈、迷茫、困惑,最后作出坚定的抉择。

所以,《战马奔腾》是可以读两遍的,第一遍从人的视角,第二遍以马的视角。孤云、红玉、黑骏等这些战马也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它们有情感、选择,懂得悲喜、奋争、牺牲……这似乎并不是作者开始写作时就有的打算,更像是写着写着,作者自己被卷入作品,不由自主所生发的情节。这些笔墨看起来是浪漫的想象,但作者真挚的情感爆发,令人又每每感觉这动物之间的喜怒哀乐、所感所为,都是真切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在情感表达方面还较粗放,战马之间的这种童话般的细腻互动很好地补充了这个欠缺,将战争的残酷更为巧妙地展现。

战马在人们心目中,总有着几幅剪影般的震撼画面,或奔跑,或嘶鸣,或低首,没有比一匹战马在阵亡者身边徘徊更显悲伤,没有比一匹战马仰天长啸更为振奋……“一身傲骨的孤云跑到高山之巅,面对天上朵朵彩霞和脚下郁郁葱葱的森林,发出一声地动山摇的长嘶。”《战马奔腾》让很多原本留在人们脑海的定格画面,变成了真实生动的叙事,两者相互呼应、叠加,形成强烈的真幻感,也给人带来更深的感动。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