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全力以赴——

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本报记者 吴旭涛 单志强 戴敏 马丹凤

暴雨倾盆,河水猛涨。

6月9日以来,我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省防指滚动会商,调度部署防御工作;省减灾委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救灾工作。

在受灾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在暴雨洪水中践行初心使命,以高度责任感,冲锋在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截至18日,全省累计下沉干部109524人次;累计转移群众71404人次。

下沉一线 尽显担当

6月9日至18日,南平市迎来今年以来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累计雨量最大、致灾风险最高的持续性强降雨。

“汛情就是军令,我必须马上到岗到位。爸,对不起,我不能陪您去做手术了……”在闽北最北的浦城县,忠信镇党委副书记吴忠军的父亲近期摔跤,需要手术治疗。可吴忠军心系群众,继续投身紧张的抗洪救灾工作中。

“若未撤出卡点,后果不堪设想,真是万幸!”汛期以来,吴忠军带着30余名干部群众,对临水临崖、高陡边坡及地质灾害点等地域进行巡查。

11日,吴忠军巡查时发现一处卡点设于塌方隐患处,他下令应急队伍将卡点后撤50米。当晚9时,山体塌方,原卡点处一辆闲置的挖机被压垮并推出十几米开外,值守人员因后撤50米而躲过一劫。

“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才能够对得起大家。”吴忠军说。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党员冲在一线。

此次汛情以来,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担当防汛“尖兵”,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道路中断……

6月16日至17日,龙岩市普降暴雨,局部骤降特大暴雨,24小时过程雨量达到历史极值,部分地区引发重大险情。

“时间紧急,我连拖带拽把她拉出了危房。”紧急关头,武平县下坝乡露冕村党支部书记邱永安预判灾情,坚决转移89岁老人刘天秀,10分钟后老人的房子轰然倒塌。

14个小时的奋战,武平县中赤镇党员干部带队打通乡镇通往县城的道路,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武平县公安局城厢派出所党员民警危海峰冲入湍急洪水中,解救被困群众……

在全省各地,有险情的地方,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正是他们,带领着广大群众,不畏艰险,冲锋陷阵,在基层、在前线筑牢坚强堡垒,守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之又实 细之又细

最是风雨映初心。

汛期以来,在全省各地,大家风雨同舟、共护家园,实之又实、细之又细,不折不扣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暴雨无情人有情。各地都在积极转移安置群众,在临时“避风港”,群众过得好不好?

15日,武夷山避灾安置点海亮研学基地,已安置70余名被转移群众。洋庄乡浆溪村吴三地自然村村民占秀连,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天。吴三地自然村因为四面环山,易发生地质灾害,相关部门实施了整村转移,部分村民投亲靠友,部分村民集中安置,占秀连对近30平方米,还带有室内卫生间的“小家”十分满意。“这里吃饭、卫生,各方面感觉都非常满意。”她说。

为了让群众留得住,安置点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现场设置下派干部服务点、临时医疗点及电影放映棚、棋牌茶室等功能区域。

“我们在这边设立了工作专班,配备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为转移群众提供服务。除了免费提供牙膏、香皂、衣架、蚊香器等各类生活用品和一日三餐之外,还每天定时为他们开展健康检查和健康宣讲,在保证安置群众吃好、住好、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安置点牵头单位武夷山市文体旅局局长郭雪陶说。

暴雨中,各地道路时有险情,影响着群众生命安全。

6月17日清晨6时许,周宁县纵三线杨厝边出现塌方。接到险情,周宁县交通运输局立即对该路段进行封控,同时组织抢险人员开展道路抢通工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紧张作业,该路段恢复畅通。

此轮持续强降雨导致周宁县155处公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溜塌方、路树倒伏等险情。为切实做好汛期公路保畅工作,周宁县不断强化道路巡查频次,县交通局、道路专管员、镇村干部形成合力,全面开展山区道路、易塌方路段等地的安全巡查工作。同时,查缺补漏应急物资,第一时间调度指挥机械车辆和抢修人员,及时清除道路塌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截至18日,全县已抢通溜塌方154处。

“我们将持续加强风险研判和应急调度,认真梳理防御薄弱环节、重点部位,持续强化道路巡护、隐患整治、风险防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周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光辉说。

减损复产 保障秩序

17日,雨势渐小。抓好农业救灾、生产恢复,迫在眉睫。

“水灾过后,过水秧田要尽快清洗泥沙和清沟排渍,及时查看秧苗,被泥沙淹没的秧苗需要进行补播。”18日,泰宁县下渠镇新田村村民丁时华正在农技人员林安宁的指导下,抓紧时间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插秧。

“这两天,农技人员从早到晚跟我们一起泡在田里,帮助我们恢复生产,太感谢了。”今年,丁时华制种面积共20亩,此次有8亩秧田受洪涝灾害影响,根据农技人员评估,接下来可陆续开展复耕补播。

为抢抓农时,让受灾农户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泰宁县农业农村局组织9支应急抢险与灾后重建技术队伍,深入受灾乡镇,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除了针对性的指导,后续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多项措施,力争用最快的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推动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泰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德亮说。

连日强降水导致福安市境内国省道发生数十处不同程度溜方,该市第一时间组织抢修清障,确保道路畅通、行车安全。截至18日,省道203线社口镇段的10多处道路溜方均已疏通到位。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公路巡查,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公路畅通。”福安公路中心主任陈培春表示。

随着洪涝积水逐渐减退,闽北各地组织人员清淤清障、消毒灭菌,确保灾后无大疫。

17日,在山区政和,县疾控中心、卫生健康监督所派出专业消杀人员与宣传员前往东平镇范屯村、星溪乡富美村等受灾区域,对已完成清淤的房屋进行消杀,并向村民普及饮食安全、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知识;在顺昌,该县总医院医护人员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到元坑镇槎溪村等地,进行环境消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