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以“迅”应汛 以“讯”战汛

福建移动全力迎战强降雨 保障通信“生命线”

发生积水等险情,“城市大脑物联感知平台”能及时触发预警。

责任在肩、使命在前。

风雨中,通信保障责无旁贷。

洪水前,抢修线路。

齐腰的水中,逆向前行。

泥泞的街道上,开展抢修。

速度,挺住!

连日来,全省多地普降暴雨,雨量大、雨势强,多处河流水位超过警戒并引发气象灾害,导致部分通信受阻,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危急时刻,福建移动迅速组织响应,全力保障通信“生命线”。

在受灾较为严重的南平,福建移动借助奥维卫星地图,创新设置“一镇一图一案”防汛专案,筑牢防汛工作的“铜墙铁壁”。借助卫星地图绘制的网络节点,实现全市111个乡镇防汛保障节点“全景可视、调度有据、防汛专案”,为防汛工作带来了快速定位能力。福建移动在当地累计部署下沉油机210台、应急光缆15公里、卫星车1辆、油机车12台、卫星电话16部、望星通设备5套,并在易受灾地点前置部署大功率容灾基站,保障汛期应急调度有序。

闽西大部地区也遭受了强降雨。在龙岩上杭县,溪口、太拔、茶地等多个乡镇受灾严重,福建移动快速集结多支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奔赴一线进行排障抢通,全力做好物资调配、应急抢险和通信抢修等工作。其中溪口村道路塌方,交通受阻,维护人员冒着大雨,肩扛PTN设备及尾纤,徒步10公里到达目的地,当日上午成功恢复通信;三明的泰宁、将乐、清流等地通信告急,福建移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35支党员先锋队共355人,抽调181部车辆,102台油机,光缆抛投设备1套,光缆熔接机2台,200kW油机车1台,望星通2套,卫星应急车1台,微波设备1套,背包式卫星基站1套,投入全市通信抢通工作。通信抢险队员们争分夺秒地赶往通信杆倒塌、线路受损、基站供电中断退服等各个故障点,全力恢复通信。

在沿海地带,持续强降雨引发了木兰陂河流水位的急剧上升,面对部分当地居民反馈的“木兰陂无信号”问题,福建移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全力投入到网络抢修工作中。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通信应急宝装置于2小时内紧急开通,为周边居民建立了临时的通信链路,确保了通信网络的畅通;在漳州,福建移动对受损线路、国省干线和骨干汇聚光缆进行巡视巡检,整治线路隐患72处,过桥过涵洞隐患处理15处,并配备足量应急物资物料,为确保汇聚机房汛期稳定运行,对572个汇聚机房进行巡检,对高山、边远汇聚站点进行油机前置,并对368组超期服役蓄电池开展放电测试;在福州,福建移动全面加强值班值守,主动对接属地气象台、防汛办等部门,强化会商研判,加强对应急队伍、物资、装备、车辆等应急资源的管理和指挥,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状况;古城泉州,福建移动抢修人员挺立在防灾救灾一线,在深及腰间的水中,抢修人员架设梯子抢修光缆;在收到停电信息后,移动人迅速扛起油机前往基站发电;接到村民电话,得知基站电源箱掉落、存在安全隐患时,移动人飞速赶往故障点,仅用20分钟完成修复,跑出雨中复原“加速度”。

硬核科技也上阵,为防汛亮起了信息化护盾。福建移动在龙岩等地部署的“5G+山体滑坡监测平台”就发挥了预警作用,工作人员可实现对山体雨量、土壤含水率、横纵向位移情况及裂缝数据实时监测,汛期以来就及时预警处置了几处重要险情;“智能机器人”自动监控水浸预警系统也在厦门上阵,福建移动应用水浸传感器,实现了多点布局实时监测、准确判断水源渗漏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抢修人员前往处理,并利用抽水泵沙袋等处理水浸问题,高效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在宁德,智慧管网系统也充当起“城市大脑”,它能实时显示城市地下管网流量、井盖状态、雨量监测等情况,为防汛布控提供科学依据。


截至6月19日15时,全省移动通信网络保持平稳运行,全省一、二级干线运行正常,无通信全阻乡镇。在保障一线,福建移动累计出动应急人员3227人次,发电油机1274台次,抢修车辆1478辆次,应急宝、便携卫星站等通信设备20台次,发送预警短信4789万条次。

福建移动将始终坚守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继续扎实做好防洪救灾通信保障工作,确保在灾难面前“队伍在,力量在”,筑牢畅通安全的“通信长堤”。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