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静静的“水尾学”

□刘翠云

南靖土楼声名远扬,与裕昌楼同处一个村落的古建筑“水尾学”却是人迹罕至。“水尾学”原是一座千总府,叫作“问渠斋”,它静静地矗立于版寮村尾,隐匿于两河交汇的宁静之处,宛如一颗经过时光精心雕琢的璀璨珍珠,优雅地镶嵌在灵山秀水之间。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知府府衙,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

在那不算太遥远的岁月里,长长的青石板是我嬉戏的乐园,无数次被当作滑梯,也不知因此磨坏了多少条裤子。高高的门槛,总会出其不意地将我这个背着小半麻袋茶的小家伙绊倒。但我从不气馁,先扔下袋子,再将小脚丫狠狠地踩上去,仿佛是在宣告自己的不屈。

那时的我,对房檐上精美的雕龙画凤一无所知。至于那些大圆木柱为何隔一段时间就会减少,我始终不明白,如今倒是懂了,是那些“识货”的盗贼偷走了。

“问渠斋”是版寮刘万七郎公第十代裔孙源达的府邸。刘源达自幼聪慧好学,胸怀壮志,性格豪爽,广结良友。清雍正五年(1727年),他移居台湾彰化县,跟李直三、刘兰俊等人组织义军,与当地番人作战,屡战屡胜,后因保护县长陈同善有功,受到乾隆皇帝赐封,成为彰化县“千总”。这座“问渠斋”,便是他从台湾经厦门运回白银所建。

“问渠斋”门前,曾有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盛景。每当有人问及这座府邸的由来,老人们眼中总是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人的敬仰。这不仅是一段传奇故事,更是对后人的教诲——善良与正义终将得到回报,而这份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赐予,更是精神上的永恒荣光。因为它后来成为学堂,人们便称之为“水尾学”,本村的孩子在此启蒙,走向远方。后来,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取代,但名字留了下来。

当我再一次站在“水尾学”门前,它已破败不堪,往日光滑的青石板上布满了苔藓。石牌匾上的题字也被岁月侵蚀,已经有些模糊,斑驳的外墙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里曾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大门紧锁,我踮起脚尖也无法窥探里面的景象。“水尾学”就这样静静地矗立着,悄无声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