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白马春潮

鹿 溪

福州西北诸山之水汇聚三山小西湖,是辛弃疾笔下的“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这一番情调是杭州西湖所不能比拟的。小西湖水从湖滨路的水闸涌出,清波徐徐,如妙龄少女般踩着轻盈的步伐,一路南去,横跨鼓楼、台江,在烟雨迷蒙处汇聚闽江,名曰白马河。

沿河而建的白马路分北路、中路、南路三段横贯福州市区南北,两岸步道贯通,我沿着河畔用脚步踩着漂亮的押韵丈量白马河的长度。晨曦初阳的金光洒满白马河,清澄明亮的绿波,与蓝天辉映,几缕轻薄如丝的云,在倒影中闲散地游走。年轻人晨跑,年长的做操,树叶上几颗晶莹的露珠是昨夜残留。

河道两边的草木林花交相掩映,榕树、翠竹、芭蕉、散尾葵、金脉爵床、金枝槐、三角梅、百子莲、水杉、再力花、芦苇,还有各种不知名的水草,它们在这里自然地生长,与白马河相依相生。红的、黄的、绿的各色植物,倒映在河中的影子仿佛水墨施染,玄之又玄。风来骚扰的时候,河中的影子摇曳多姿,如梳妆的美女顾盼生姿。河水与草木组成了绵长的绿带,仿佛腰间的一条锦带,系在福州这座古城的腰部,飘逸婀娜。

早在明末清初,每逢春季闽江潮水上涨,江水回澜涌入白马河中,反向奔北,顺势推波,经过白马桥、彬德桥,直趋西湖,最大河宽三十米,波澜奇诡,叹为观止,围观者不可胜数,虽无杭州钱塘江潮之雄,却是难得的奇景,形成“南台十景”之一的“白马春潮”。白云悠悠,过客匆匆,白马河潮起潮落。从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四郡而来的船夫卖力吆喝,满载香菇、木材、稻米、茶叶、笋、栗和毛竹,日夜兼程,披星戴月,风在船篷顶上轻轻哼唱。

在闽江边上,大庙山脚下,闽江沿岸的义洲、帮洲、苍霞洲,商贾云集,逐渐形成上航(杭)、下航(杭)路街区,并在清末民初达到了黄金时期,有一联说得好:“会馆商楼凝眺海川列五虎,小桥俚巷倚依河曲话双杭。”汀州会馆、古田会馆、闽清会馆、建宁会馆、泰宁会馆、浦城会馆、绥安会馆、周宁会馆、南郡会馆、兴安会馆,各路会馆如雨后春笋,在白马河畔应时而生、应势而发。商潮如河潮,运势有起有落,无论是顺是逆,白马潮水年年月月都相似,唯有世世代代的八闽商人乘船而来。一切兴衰成败,都席卷在白马春潮之中。

时移世易,白马河百货随潮船入市的景象早已不再,商船换了游船。从白马河西水关码头登船,携客同游,风轻轻吹,船慢慢走,听芳华越曲,谈闽都轶事。有客问:河上什么园。我答:河上有七园。名曰:撷秀园、芍园、雷锋园、古榕园、菩提园、杏林园、古桥园。水因花木而增色,花木因水而丰茂,园中名木毓秀,草色入帘青,鸟儿在树枝上、在苔痕上很安静,静静地听着白马河流淌的声音。

每到盛夏的夜,白马河道灯光旖旎,青烟袅袅。水中园,园中亭,有人在亭中谈天,有人在月下抚琴,随着月升月落,笑声、琴声弥散在北来南往的河水中,我侧耳倾听。风继续吹,船继续走,有客问:园中什么亭?我答:园中有八亭。名曰:惠泽亭、朗润亭、嘉和亭、敦悦亭、涵青亭、超然亭、雍熙亭、澄心亭。古朴的匾额和楹联,用篆隶楷行草书写久远的朝代,为白马河增添文韵生机。

船从帮洲里彬德古桥圆拱下过,这始建于明朝的白马河上第一桥,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桥上数不尽闽都风华日新月异;桥下看不够天下闽商曾经沧海。今日白马河上从古老的白马桥、彬德桥,发展到二十二桥,细细数来,著名的有:桂芳桥、翠园桥、小柳桥、乌山桥、河下桥、怡景园桥、双洲桥……每一座桥都是一道风景,白马河的桥见证着福州从古风余韵中长成现代化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我曾经一个人,以跑步的方式自西湖直至西江滨,用脚掌感触着江滨公园、白马河公园、上下杭、乌山风貌区、三坊七巷、西湖公园的人文脉络,这条瑰丽的城市人文景观慢道,名“文道”,是福州的文兴之地。风继续吹,我继续走,蓦然回首,白马河复归素朴,时代浪潮滚滚向前。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