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那些不长的路

黄文卿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路可以直,可以起伏曲折,但一般是长长的,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梦想中的。

实际上有些路并不长,像漳州古城里有两条很短的街。它本是一条路,叫始兴路,因横隔着一条台湾路,按方位人们把它们称作始兴南路、始兴北路。始兴南路铺着的长条青石板被几百年的时光和风雨打磨得光泽圆润,有的松动了。念书时,这条路我常来,因为要好的同学住在这。雨天,青石板更润,缝与缝之间汪着水,自行车轮会打滑。若没有一定的勇气和摔跤的心理准备,最好是下车牵着走。那些青石板在清代始兴南路还被称为新府路街的时候就有了,甚至更早。跨过台湾路,延伸的那条就是始兴北路了,是现代的石板,整齐平坦。路两边有着古香古色的两层骑楼,红砖墙,细长的树枝探到二楼屋檐下。不论南北,始兴路在漳州有历史了,因着路上有好看的风景,人们喜欢来。特别是入夜,华灯初上,灯光修饰了沿路建筑物生硬的棱角,整条路显得更加柔和温暖。

建设路在漳州古城之外。路两边有郁郁葱葱的小叶榕,不高的楼挡住了些阳光,树就往有阳光的路中间长,远远看,支棱起一个绿色拱门。在不拥挤的情况下,整条路很有点诗情画意。若秋天落叶金黄铺满厚厚一路,踩上去嘎吱响,那是更美的。这只是幻想,闽南树叶总是绿的,偶有黄叶也是零星飘落,不成气候。

这些小叶榕在夏日提供的绿荫功不可没。这条不宽的建设路通常是热闹的,热闹到喧嚣,有蛋糕店、小吃店、文具店、便利店、菜市场。路中段菜市场大门正对面有一条背街小路,与建设路形成一个直角,更短,短得不像一条路,路尽头是一个宿舍区。原来也没把它当一条路看,有一日,看立起一个蓝底路牌,原来它是有名的。凑近一看,名头还挺大,叫英雄路。

路名与历史一样,有着或多或少的故事。我在史料中发现漳州胜利路往西从芝山大院大门至芝山路口有一截路曾叫考棚前街。正好,朋友约我去看漳州试院遗址。试院俗称考棚,是古代学子科举考试的场所。很久很久以前,每个停车的位置是不是都有一个衣冠整齐的长衫学子在里面蘸墨奋笔疾书,外有考官升坐,监考巡场?

清代《漳城谢氏家庙全谱》中的“漳州府城全图”,漳州四面城墙围绕,芝山耸立,左右延绵,若双臂环抱漳州古城。芝山上有万寿亭、仰止亭、甘露亭等,往下有芝山书院、文公祠,再下有考棚、武庙等。试院是在1864年的原开元寺旧址上建的。这张图里没有标开元寺,那应该是之后,至少是两三年后试院建起来后绘制的。

“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筹边曾此地,大好修文偃武,我从瘴海班师”,这是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班师又一次路过漳州时,应汀漳龙兵备道夏献纶和漳州知府刘惠人之请,为芝山下的这座试院题写的柱联,墨香里今昔对比,借景抒情,追溯历史,推崇儒家文化。1877年,知府沈定均增建外棚,试院规模扩大。考棚前那条街就顺理成章得名考棚前街。一两百年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就那么一眨眼的工夫,但就是在这一眨眼的工夫里,试院不在了,考棚前的那条街自然也渐渐被岁月埋没。

和始兴路那种闲适的热闹不同,英雄路虽熙熙攘攘,但和考棚前街一样,是个寂寞的存在,即便仍有路名。经常看到有老人坐在菜市场外的石阶那儿聊天,身边放着旧式的菜篮子,里头躺着几样青菜。她们的目光在人来人往的建设路顺来顺去,包括对面那条叫英雄的路,想必只是看看,可能不会注意到这条路还有名字。我突然想到:英雄路原来不是这么短的吧?向东,通过菜市场续上另一段;向西,原来也没有宿舍区的阻隔,继续延伸而去,而它的命名或许会有更深的背景和故事。时代变迁中,一条长长的路可能会被截成几段,想来也很常见。我问了住在英雄路的人们,遗憾的是,身处其中几十年的他们对这条街的历史也一无所知。而我也还未能找到关于英雄路的相关记载,它的前世也许还在某本我尚未找到的故纸中默默等待。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