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正音书院:闽地推广普通话之先驱

□吕忠正 何其海

正音书院是为矫正乡音而设立的书院,是清代官话运动兴起的产物,也是后来晚清张之洞等人提出“官音统一天下语言”的思想先驱地,更是清代书院文化中的创新,其与传统意义的讲学、储书、交流学术的书院迥然有别。可以说,遍及八闽之地的正音书院,将我国普通话教育教学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余年。

说起福建正音书院设立的缘由,晚清文人施鸿保《闽杂记》中记载:“按《说文》已云,闽人禽声而鸟语,至今将两千年,虽名儒继起,文化大隆,而乡音相习,终不可改,诚使常遵圣谕,书院不废,则化导渐,纵不能人人尽改,而胶庠之士,何至尚贻舌之消哉。”可知尽管闽地文化兴盛、名儒继起,但却是乡音未改、代代相传的“禽声鸟语”,这与中央正统的“雅言正语”格格不入。此种现状,清代康熙、雍正二帝也早已注意,于是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即官话运动兴起之时,正音书院开始被设立。

《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12册中明确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福建陆路提督石云倬奏称:“闽省文武官员,不习本地乡音,全凭书识传禀,上情不及下行,下情不能上达,每至哄闹公堂,填门塞署,前此数年,比比皆是。”雍正帝批复:“即如福建人到他省做官惹厌,一理也。”

据此可知,雍正皇帝对于乡音太重已达愤怒之态。在其召见的大小臣僚中,雍正皇帝已经意识到:为官难传旨意、为民不解圣训的语言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在同年八月,下达正音上谕,其称:“凡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而办理无误……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使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

时任福建兴化知府的沈起元得到雍正的谕令,就立即着手制定策略:“余谓学习官音,宜先从读书人起,先从读书时起。闽人读书多用十音,与中州四声相反者,大半宜言话之不正矣。因于郡中设正音书院,择闽人之能通官音者教正四书五经,令生童、孝廉皆至书院学习,余因报两院,两院饬各府州县遵行闽中正音书院之设自此始。”

由此可知,沈起元以读书人为教育对象,来改变闽省的乡音问题,是最合适不过的,并且将设立正音书院的办法上报两院,督抚认同该主张并饬令各府州县遵行,于是福建的正音运动迅猛发展。

谕旨下达的第二年,即雍正七年(1729年),福建省先是在省城四门各设立正音书馆,教导官音,继而在下辖各州县大举兴建正音书院。根据《福建通志》记载,包括省城的正音书馆在内,福建各府州县共建正音书院107所。加上雍正八年(1730年)光泽县和十二年(1734年)屏南县、霞浦县建成的3所及时间存在分歧的3所,福建各地先后建有正音书院113所。

除台湾府辖下澎湖厅、淡水厅无正音书院设立外,其他各府州县均有设立,且设立时间集中在雍正七年至雍正十二年(1729—1734年)。这体现了官方政令下达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与行政效率之高。

另据史料记载,设立如此之多的正音书院,并没有完全获得官方的经费支持。那么,分布如此之广的正音书院是靠什么立足的?其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是由于正音书院是以“奉文”设立,因此多数动用官银;另一是“学田”的供给。

学田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利用旧产,如永安县正音书院由县城义学改建而成,原有东门、北门等处学田即自然转户,每年书院可收租谷20余石,以维持师生膏火;浦城县则由知县以行政命令,将朱文公祠祠田拨入正音书院。二是官绅捐献,如邵武县生员魏邦泰捐产338石、庄屋二所,即属此类情形。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与科举制度挂钩。科举是士子进入仕途的不二途径。科举时代,士人唯有通过科场考试才能进入仕途,停其科考即断其入官之路,此举可谓凌急厉害,既有力又有效。《学政全书》第59卷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所下部议规定,延期之后仍不会官音,则师生皆停考试,以示明罚。”这表明了中央积极推进正音运动的立场,同时对正音书院的立足也颇为重要。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言:“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用意。”外在需要上,正音书院的设立及推广,是对闽粤地区的“禽声鸟语”进行矫正,顺应官话运动推广的客观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内在用意上,实是雍正帝试图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更是清前期中央政府“华夷观”和“大一统”理论在地方基层社会的实践。

福建正音书院自雍正六年(1728年)中央谕令推广官话始,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谕令裁撤,前后共延续43年。虽然正音书院的设立,最终没能完整地将闽地的“禽声鸟语”矫正成“雅言正语”,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它对地方的文教事业,尤其是语言、语音教育事业的拓荒贡献。正音书院对南北文化的交流,以及闽籍士人进入中央政治舞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