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廉洁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

□朱 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高校在塑造社会风气、传播道德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使命责任。推动廉洁文化在高校落地生根,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既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厚植高校廉洁文化思想基础

推动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互促共进。思想上保持清醒,行动上才能坚定。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理论武装。只有对廉洁文化内蕴的价值旨归、行为规范保持清醒认识,才能真正构筑起廉洁文化的思想基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织牢织密高校廉洁教育网络,建立各部门各司其职和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引导全体干部师生做廉洁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坚定实践者。

推动廉洁元素与高校思政元素相互融合。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崇德尚廉的文化能够充实大学生精神世界。要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渠道、主阵地。要讲深、讲透、讲活廉洁文化的道理、学理、哲理,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实践转变,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加深对廉洁理念的认识和体验。

推动廉洁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同向发力。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高校教师从教的必修课,持续加强教师的廉洁意识和专业素养培养,积极引导其从思想和行为上主动向“学问之师”和“品行之师”相统一的“大先生”靠拢。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教师树立正确的从教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建立教师廉洁教育评价体系,激励教师全员全过程参与廉洁文化教育工作,推动其身体力行、自觉成为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引导者。

深化高校廉洁文化研究阐释

坚持守正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为政以德的道德风范、廉为政本的价值取向等丰厚的廉洁思想内核。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与理论研究专长,着力于在传统廉洁文化研究中深入挖掘,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和吸收优秀廉洁文化思想资源,着力于对中国古代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廉洁家风、廉洁制度的读本撰写、教材编写、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促进交叉融合。高校应充分依托纪检监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资源和独特优势,建立廉洁文化研究机构,形成集思广益的学术研究环境。一方面,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激励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积极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加快学科融合,建立廉洁文化理论研究的学科群,开展廉洁文化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廉洁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走深走实。

形成品牌效应。高校应站在廉洁文化学术高地的角度,深化廉洁文化研究效应。要进一步分析研判新时代新征程廉洁文化建设的特点、趋势和规律,从文化反腐的视域促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精细化、精深化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要注重把廉洁文化建设有机融入高校科研学习全过程,实现师生同学共研、同题共答,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拓展高校廉洁文化传播路径

以活态传承和数字化方式激活廉洁文化资源。开发建立“有特色”的廉洁文化资料数据库。发动师生广泛收集整理本土红色廉洁故事以及地方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同时,用好高校自身廉洁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素材和案例。运用各种技术把廉洁文化展馆搬到“云端”,使学校师生足不出户即可获取丰富的廉洁文化资源,接受廉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以高质量供给打造廉洁文化产品。结合高校特点,鼓励师生将廉洁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开发高品质的校园廉洁文化产品,比如制作高质量廉洁文化微电影、动画、短视频,持续推动校园廉洁教育入脑入心。结合校园建设,营造浓郁的廉洁文化育人环境,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学校师生对廉洁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持续提升高校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以全媒体平台驱动廉洁文化传播。充分利用好校园传统媒介,定期播放廉洁文化宣传片和警示标语等,保持廉洁宣传教育传播的常态化。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以新时代师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加强廉洁文化传播,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全方位的传播格局。及时发布推送廉洁警示教育和生动案例等,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廉洁就在身边”。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副研究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