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轻嗅一缕山风

——读阿来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

蓦烟如雪

最近看阿来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版),它就像山间的一缕轻风,能掠过你的思绪。

阿来的文字,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受到别样的生命力。比如《蘑菇圈》里,那努力破土而出的蘑菇,是温饱,是生存,是饥荒下的希望;在《尘埃落定》中,他书写了家族权力斗争下亲情、爱情与时代交织的蜕变;而在《去有风的旷野》里,他置身大自然中,似徐霞客又不似徐霞客,他把自己和答案都书写在风里,静静地讲述那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里面包罗万象,有地理构造、山脉、水文、植物、动物……

虽说是十个把心交给旷野的故事,可这里的内容,已超过了许多许多。作者散文式的笔触,有着纪录片文案的解说力,虽未身临其境,却在阅读中有寄情山水的感受。书本里没有图片,看似遗憾,可蓼花、绿萼凤仙、芦竹、醉鱼草、槭树、花楸树、四川红杉、蓝玉簪龙胆、肋柱花……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动植物,都让我想跳出书本,去寻找它真实的模样。

四姑娘山的成群雪峰、莫格德哇的密集墓坑……这里的每一处旷野都是人迹罕至的存在。作者的笔下有对徐霞客书写的遗憾,感叹这样的记叙缺乏科学思想,陷于具象而不能抽象的感受。也有欣喜,欣喜在于宗日文化被细心发掘,而面对白兰国仍是古籍里的一点草蛇灰线时,我忘不了作者在书中所写:“夜深酒尽,面对沉沉西流的黄河,我眼前始终还浮现着莫格德哇那座山上墓葬尽毁的凄凉景象,我还在叨咕:白兰,白兰。”他也有别样的反思,比如反诘那些只关注秋天红叶的人,感叹“红叶只是时序上的一个点,而群山众树的荣枯,却是生机与美感十足的四季变换,是与我们肉身与情感呼应的生命节律”。

他的文字里流露着真性情,那股热忱是对这片土地的爱,不悲鸣,不做作,是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然,是“望天外云卷云舒”的沉静。这样的笔触,与如巨龙蜿蜒的山脊、幽深的峡谷、崖山吐出的瀑布等是非常契合的,他没有浮于表面地夸赞名山大川,没有堆砌的陈词滥调,更多是以一个游客的角度,去描写他的视觉体验,甚至在讲雪山的时候,还谈及了杜甫与高适的历史,这种穿插的史料,在书里俯拾皆是。

徐霞客、洪堡、威尔逊、达尔文……他们是亲历者,是探寻者,更是开拓者,历史的文字将这些真实一一连接在一起,穿越了古今,直至作者用细微的观察、洞悉的目光,去俯视,去聆听,去感受“旷野”的真实意义。

阿来的文字让我感觉到万物有灵,一切皆有生机。人类是如此的渺小,但又是如此的伟大,因为从未止步。看了此书,很想来一次出走,去听山间的清风,去感受山花的浪漫。

或许这本书最真实的意义就在这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