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做好“海”的文章。海洋文明深深植根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省,福建人民自古便迈出了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的坚实脚步,在海上丝绸之路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精彩传奇,创造了璀璨的海洋文明。做好“海”的文章,福建应着力弘扬海洋文明,繁荣发展海洋文化事业产业,在建设海洋强省、文化强省的新征程上开拓前行。
坚定文化自信,筑牢海洋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是当代文化自信的“根”与“魂”,是中国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兴盛的强大支撑。无论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或是沿海一带重乡崇祖、重义求利的人文气质,都镌刻着福建海洋文明的烙印。我们要坚持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系统梳理妈祖文化、船政文化、侯官文化、海丝文化、南岛语族文化、闽商文化、侨文化等相关海洋文化的内涵和联系,注重提炼和展示福建海洋文明精髓,研究、阐释并传承福建人向海而生的生存智慧、勇于探索的航海意识、爱拼敢赢的开拓精神、慎终追远的尊祖情怀,让“海洋文化看福建”品牌深入人心,用深沉深厚的海洋文明底蕴,为福建海洋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培根铸魂。
科学挖掘保护,完善海洋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宝库
文化资源是文化事业产业的基本驱动要素,通过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海者,闽人之田也。”从海丝起点到世遗瑰宝,福建人民在这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资源,积累了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从“开闽三王”开拓海上交通贸易到郑和七下西洋,从传统的“梯航百货”到今天的全球贸易,从敢拼会赢到四海一家,从海洋商贸到海神信仰……海洋始终是远未完全开发的文化“聚宝盆”。这就要求我们明确海洋文化内涵和外延,对福建海洋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梳理与保护。一方面,秉承敬畏之心,将海洋文化遗产点本体的“原真性保护”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结合起来,合理修缮保护闽南红砖厝、南洋番仔楼等古建筑,洛阳桥、万胜塔等古桥古塔,刺桐港、月港等古港或古海防卫所,留住沿海地区原有的空间肌理和原始风貌;悉心守护延续原住居民、原始业态、原味生活等,留住沿海地区原有的风土习俗和文化气息,实现“留人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另一方面,挖掘诸多“海滨邹鲁”文化富集带蕴含的海洋气质,重点推进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南岛语族等海洋文化考古研究,持续探索海洋文物遗迹,加大海洋文化资源挖掘力度,形成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事业产业资源宝库。
坚持“两创”发展,激活海洋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内蕴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山川江海,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深沉积淀。中华文明的“两创”发展,需要坚持以文赋能、以文兴业,将文化全面融入“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彰显出文化通古今、跨各界的融合魅力。我们需要全面整合福建现有海洋文化遗产,重点讲好“福建三女”等特色海洋文化故事,打造“海丝泉州”“海上福州”“海上莆田”“风起鹭岛”等特色海洋文化城市IP,结合各地市海洋文化特色元素,衍生并推出海洋文化文创产品、文艺作品、节庆活动、科普研学、健康养生、休闲体验等新模式新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海洋文旅融合品牌项目,推出具有福建海洋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海上航线、海上低空娱乐、渔村风情、海洋演艺、海丝宴席等丰富多元的海洋文旅业态,推进福建海洋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促进福建海洋文旅产业与滨海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能量互济,有效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扩宽海洋文化产业面,让海洋生成积淀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变成一张张独特名片,持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中华文明的“两创”发展,还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借助科技的翅膀,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我们要充分把握“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要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建立“福建海洋文化数据库”并主动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打造“宋元泉州”等海洋名城元宇宙,从存档展陈到监管监测、从内容生产到呈现业态、从传播路径到消费方式,推进“数字+海洋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福建海洋文化事业产业的数字化创新与转型,提升福建海洋文化事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变革福建海洋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例如,腾讯游戏旗下手游《白夜极光》运用数字技术将泉州世遗元素融入游戏世界,打通了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真实空间,以数字文创新形式向海内外千万玩家讲述“世遗泉州”的千年故事,是实现海洋文化传承保护与“两创”发展的典型案例。
推动交流互鉴,构建海洋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和谐空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洋文明的交融荟萃,曾在劈波斩浪的船队中传递、在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故事中延续,让屹立东方的古国誉播四方。在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对深化具备开放性、包容性、和平性特质的福建海洋文化与国内各地、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方面,我们需要构筑与国内沿海城市、省内沿海各区市之间以及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事业产业的双边或多边沟通桥梁,加快构建海洋文化圈,融合区域之间海洋文化资源,实现区域之间文化事业产业互联互动与协调发展,打造和谐共生之海。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推动陆域和海域文化事业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陆海之间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用好厦门电影金鸡奖、泉州海丝国际艺术节、福州丝绸之路电影节、海峡两岸文博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平台,用好福建侨台优势,打造福建海洋特色宣传产品或推广项目,向世界讲述福建海洋故事,展现福建海洋精神,阐释福建乃至中华海洋文明的丰富内涵,推进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与各国在海洋文化事业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为人类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难题、建设世界海洋文明积极贡献福建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本文为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项目“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