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能见到人大代表,建立全省首个生态警务共建平台,在商会中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漳州市依托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模式,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立足渔业资源优势,建立“人大代表+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澳角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林华忠、许玉冰等代表牵头,打造“旅游电商一条街”,设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引导当地渔民发展电商产业,澳角村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24年销售额达5.2亿元,村民增收6500万元。
位于漳州古城博爱街道的市、区两级“生态警务·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我省首个“人大代表+人民警察”生态警务共建平台,共建内容包括履职服务、交流协作、生态法治工作等方面。人大代表和警务专班共同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方式,合力破解基层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工作痛点难点问题。
在芗城区通北街道高校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创办了课外学堂,与孩子们谈心、开展活动并辅导作业,20多名放学的低年级学生在这里尽情享受快乐时光,为忙于工作的青年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华安县仙都镇人大代表工作室,通过传承创新革命时期的“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赋予新时期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内涵。根据镇区赶圩习俗,在每月农历“圩日”开展接待群众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漳州全市共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室12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259个,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如今,遍布全市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五级人大代表在这里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为“履职清单”,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工作实效。
(林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