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南平:探索生态保护监督贯通机制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全省排名第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8.89%,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和小流域断面为Ⅱ类水以上……”近年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创新推行“一个主导、一个平台、四项机制”的生态保护监督贯通机制,有效推动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助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一个主导就是坚持市人大常委会主导,牵头建立生态保护监督贯通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市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局、审计局等12个行政、司法机关;一个平台就是信息共享平台,各成员单位通过平台定期报送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四项机制就是监督主体贯通、程序贯通、渠道贯通、成果贯通四方面机制保障,为监督贯通提供具体的实施路径。”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委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联席会议,各监督主体聚焦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定期会商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更加精准的联动监督。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下简称“环带”)建设是南平市委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举措,2023年以来,南平市生态保护监督贯通联席会议制度将环带作为监督重点,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环带水环境治理情况监督、市检察院探索建立“人大+检察”司法碳汇生态补偿机制、市法院开展了环带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专项调研、市审计局开展了闽江上游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专项审计……各监督主体从不同角度持续开展生态保护监督,共同推动问题整改,有效提升生态监督实效。

生态保护监督贯通模式实行以来,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拓展生态保护监督贯通机制,推动实现各类监督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最大程度释放生态监督效能,守护好绿水青山。

(谢丁辉 严尧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