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13版: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省级党媒联动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 格萨(斯)尔:琴弦牵动星河 绽放璀璨光芒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 钦柏

仲春的巴林草原尚未返青,牧民家的蒙古包内暖意融融。91岁的金巴扎木苏盘膝而坐,指尖划过潮尔琴弦,演唱起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浑厚的吟唱声穿透晨雾:“当巍峨的圣山托起金太阳,英雄格斯尔跨上赤兔马……”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格萨(斯)尔》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金巴扎木苏凭借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将说唱艺术一代一代相传,且广泛在国内外流传,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赞颂着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在当地,《格萨(斯)尔》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格萨(斯)尔》以独特的口头说唱形式呈现,是无数游吟诗人和说唱艺人共同创作、演唱和传播的结晶,代表着古代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高端成就。民间艺人用潮尔、四胡等乐器伴奏,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演唱格萨(斯)尔,延续格萨(斯)尔史诗活态形式,形成了具有丰富的语汇特点,且曲调优美、地方色彩浓郁的史诗说唱文本。

2006年,《格萨(斯)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蒙古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培养传承人。通过组织培训、研讨、展演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先后举办了百集电视说唱艺术片《格斯尔故事》首发仪式、《格萨(斯)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等,夯实格萨(斯)尔文化的根脉。


《格萨(斯)尔》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与《玛纳斯》《江格尔》并列为“中国三大史诗”,由蒙古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创造。它最初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讲述了格斯尔被天界派下凡降伏妖魔、为民除害,促成各部落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