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黔东南州台江县,全县16万人,其中苗族占98%。在群山环绕的苗岭秘境,美丽的苗族姑娘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用一针一线绣出过往,让古老原生态的非遗重焕生机,从传统变为时尚,从大山里走到大山外,从贵州走向世界,频频登上国际舞台。
走进台江县姊妹街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绣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浩邓民族银饰刺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传英正忙着和绣娘一起赶制一批北京、上海的绣品订单。
石传英说,以前如果哪家苗族姑娘不会刺绣是要被笑话的。“我8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苗绣,一边学一边听妈妈讲蝴蝶妈妈的故事,讲每个图案代表的寓意。”
石传英学得快,独立做苗绣也比别人早一些。从外婆到妈妈再到自己,石传英接过她们手中的针线,却不只满足于“绣”。在母亲的影响下,石传英也立志要将苗绣带到更远的地方,让苗绣走进更多人家中,成为大家日常也会使用的东西。
“苗绣就是很美、很珍贵,所以我一定要把苗绣产业做强做大,发展好、传承好,未来要把台江的绣娘带动起来,抱团发展。”在石传英看来,苗绣不仅是苗族绣娘世代相传的技艺、历史,也是她独立拼搏的底气,“她们也可以像我一样,靠苗绣独立”。
苗岭绵延起伏的山脉蔓延到天际,山岭之间偶尔响起声声苗歌,苗族姑娘身上的裙摆摇曳、银饰闪烁,歌舞间苗绣熠熠生辉的未来也从远山升起。
苗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世世代代生活在贵州的苗族人,仅保存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用绣在服饰上的符号和图案,表达和传承着对自然万物、宇宙法则、生命规律和族群历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