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墨如画

□邵永裕

有这么一个地方,已相逢多次,却依然让我觉得寡闻,一次目的性的行走,便成为计划,付诸行动。这就是永泰葛岭龙村,它像一幅遥挂在江南墙上的古画,装帧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卷,任凭年轮留下多少痕迹,也不更改初衷的模样。

村口原本树木茂密,荆棘错杂,把陡峭绝壁遮挡得严严实实,不露真容。村子因孤立于山中,神秘得仿佛世外桃源。为了打开连接外界的通道,在悬崖上,硬生生地辟出一条路来。自从有了顺坦光溜的水泥路,其神秘的面纱才渐渐被撩开。

沿龙门峡谷而进,刀削般的龙潭瀑布挡住了进村的路子,真要攀高探个究竟,许多行者望瀑兴叹,只有少数冒险者援藤萝荆棘方可登之。如今除了公路,景点龙潭瀑布谷底至山顶,也已铺设了栈道。村东旧时进村路径,现已荒毁,若无人指点,外人是无法找到那迂回曲折的山路的。如此隐蔽而神秘,到底是为绕开峭壁而开,还是逃避匪乱而设?这只有蛰居的先民最清楚。

车子贴着岩壁边沿,心惊胆战地驶入村口。忽然间,眼前豁然开朗,一个Y字形的村子铺展于眼前。不规整的石板路,顺着Y字左向,斜穿田野,向着山脚抬升而去,分岔的若干路径,把蜷缩在密林深处的老屋牢牢拴系。站在山包,回首来路,一排被岁月浸染的老屋,在对面的山峦下呈一字排开,静默在绿的怀抱。炊烟从屋顶向着四周弥漫,为苍凉的面孔平添了生气。山野的清风不时地吹过,空气中飘荡着竹屑和李梅的清香,一幅靠山吃山、守着桃源洞的山居画卷赫然再现,令人思绪万千。

藤蔓攀附着屋舍的老旧青砖,各种凌乱的线路网着炭黑的屋子,许多门户紧闭,走近厅堂楼道,常有蜘蛛网触面,分明是人去楼空苍凉。唯有村中央修造的袖珍人工湖、庙宇,以及周围扎得整齐的篱笆,方见得有点现代气息。移目张望,摄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尘封在时光深处的老照片,偶然抖落在眼前,让你深深陷入怀旧的情结,不能自拔。无论你来自哪里,是否与这里有过命定的缘分,你都会以为自己是从远方归来的隐者,有远离尘嚣、静若桃源的地方将你等待。

环顾四周,青墨如画。夏日,你若是着一袭白衣,渗入其中,你便似流淌在砚壁上的点点融水,在静止的风景里,融开墨一般浓的绿色。你若行走在乡间的田埂,周围的青绿会因你的跃动而鲜活。松涛阵阵,竹海喧嚣,它用自己的语言与蛰居的山民对话,用自己的风情漂染山村,又在悬崖孤立的山谷里生动自己。

这里山高路远,远离水陆要道,是不可觅踪的山旮旯。居此,山民虽不如平原、水边讨吃来得舒坦,但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这里没有纷争、没有惊扰,有的只是山野相随,清风做伴,竹海翻动,喧哗若歌。

村庄周围遍野是竹,蛰居的先民,以竹为业,以竹为生。家家有竹林,把竹林当作田地来耕作:春天卖笋,秋天破篾。户户有艺人,把竹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营所得维系着家家户户烟火再续。这里遍植李梅,李梅亦为山民生计的源泉。每当春天来临,素白的花朵把村庄装扮得妖娆多姿;春末夏初,村子里连空气都氤氲着李梅果香。Y字形山谷原野,是耕田种稻的地方,是山民饱食果腹的根基所在。“村不在大,物产民丰”,龙村人依此生生不息,繁衍壮大。

游走龙村,感受了它的前世今生。不管先民是为避乱的无奈,还是对桃源胜景的向往,一切理由都不重要,它将随着美丽乡愁的蔓延,和人们远离城市喧嚣的追求,不断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