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笋韵

□连允东

每每回乡我都要到竹林里走走,去闻闻竹林的气息,去看看竹林的风光,去品品竹笋的韵味。

我的家乡地处闽西北,位于宁化县西南边陲距县城50公里的治平畲族乡。畲乡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满山遍野的毛竹和竹笋。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正是畲乡竹笋最旺的时节。得空我回乡探望老母亲,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欣然沐着朝霞走向郁郁葱葱的竹林。

缓缓走在弯弯的山道上,吮吸着大山清新的空气,环顾已披上绿装的树林,领略着盎然的春意,我全身充满活力。惬意间我眼睛一亮:崎岖山径上一群群扛镐背篓的畲民正浩浩荡荡向茫茫的竹林进发,他们是上山挖春笋的。挖笋时节,倾村出动。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脸上写满笑意,溢出希望。谈笑间,他们很快就隐入了竹林。我也兴致勃勃随畲民钻进浓绿浓绿的竹林。

竹林的气息是如此鲜活,风光是如此灵动。我好似进入一个灵秀的世界,展现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春笋图: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春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长满竹林,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细观竹笋有的如一颗颗出膛的炮弹,有的似一枚枚挺立待发的火箭,有的则像一个个威武坚强的战士。根根活力四射,根根昂扬正气,根根挺拔向上,生机勃勃,无不流泻出顽强的生命力。凝望这春笋的世界,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在我胸中涌动。我想,这满山满坡的竹笋是竹林新生的一代,它们不仅充实、美化了竹林,而且带来了畲民的希望和欢笑。

竹林深处更是一番热闹的场景:一个个弯腰曲背的畲民满头大汗,挖笋的挥舞铁锄,削笋壳的闪亮利刀,挑笋的摇曳扁担。制笋作坊设在山谷翠绿的围屏内,特大的铁锅刷得容光焕发,榨机如严阵以待的武士,烤房外的柴片堆成“金字塔”。作坊的师傅各就各位。畲民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你追我赶。我想,他们或许有的为了家中添置一台彩电,有的为了购买一台电脑,抑或有的为了城里上大学的儿女的生活费……为着各种各样的期待,畲民们表现出特有的勤劳。挖笋活虽然起早贪黑、勤苦艰辛,但赶上了好年景的畲民们心里充满希冀,乐观向上。从白天到黑夜,满山遍野的畲歌高潮迭起。制笋灶膛里火光熊熊,煮锅滚沸蒸汽升腾。虽没有设席,也无把盏,里外的氛围却好似在准备一场盛大的宴席。

只有当一担又一担金灿灿的笋干出场时,山道弯弯,留下一路畲乡的欢歌。丰收的节日,在竹扁担咿呀颤悠声中,落下回味不尽的幕帘。

傍晚,夕阳从山背滚了下去,我踩着余晖返回村庄。远远望见村里袅袅升起的炊烟。走着走着,一阵阵笋香扑鼻而来,那诱人的笋香让人垂涎欲滴,我知道懂得生活的畲民,正在炒着“肉片笋丝”或“腊肉笋片”,抑或还备有一瓶自制的“谷烧”酒,等待山里劳作一天的家人回来享用。

晚上,品尝着母亲烹制的“腊肉炒笋片”,香喷喷、脆生生、甜丝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眼前又浮现出那满山满垄生机勃勃的竹笋。那悠悠的笋韵萦绕心间,久久挥之不去,我心中默默地祝愿畲乡人民的日子,像这雨后的春笋节节高、日日升。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