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周刊·读书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一不二”法

□扬 凡

记得还是小学生时候,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所限,没钱买书,除了课本外,家里几乎没有其他书,因此只能向家有藏书的同学借书看。为了看书,还曾经偷偷地拿家里的大米去换书看。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单位发了一张内部购书票,买了一部《水浒传》供批判用,几百页的书被我翻得都卷了边。那时候是想读书但缺书。

参加工作后,怀着对书的极度渴望,我将平生第一次领到的工资,全部“捐”给了书店。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得空逛书店、买书,成了生活当中最为惬意的一种享受。后来,不仅去书店买书,还上网“淘书”。买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财政支出”。随着家中藏书越来越丰富,书柜新添了一组又一组,专辟的书房三面墙全部放置了书橱,藏书近万册,散发出缕缕书香。我把书分成小说、散文、历史、旅游、法律等,将它们分门别类放置。闲暇时,“检阅”满屋的书,随手翻开一本书,便陶醉其中,心里真是如沐春风。

可是问题也来了:买书容易,往往便会产生“姑俟异日观”的念头。新书到手,不急着看正文,先摩挲一阵,前看后看,随意翻翻,然后归之书架,总觉得自己的书,有时间再看吧。下一次正式开始精读,就不知何年何月了。于是,书便越积越多,除书柜里挤挤挨挨的书,仍有许多书实在塞不下,只能任由其横七竖八散落于房间各个角落。时间一长,上面落满灰尘。

对于我们普通人家来说,不是藏书越多越好。读书学习,也要讲求效用。有人提出“读一不二”,就是专注看一本书,看完后,再买再看下一本。我觉得这话有道理。读书,不在于贪多,而在于求精。“读一不二”,是获得读书体验、收获的一条路径。

为了提高书籍的效用,我还和亲朋好友进行图书互换,交流着看;尤其是随着年纪增长,要为自己的藏书做“减法”,把看过的、可有可无的图书送给需要的人家。我慢慢地从热衷于买书变为更加注重在读的过程中,努力要求自己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让自己从中收获认知的提升、思想的丰盈、精神的成长。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