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断墙

官金水

福州长乐区历史文化随着交通的便利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吴航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成了网红打卡地。

和平街原名东街,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和平街。明清以降,这条通往长乐南北乡的必经之道商铺林立、名卿累世,留下了近百座古建筑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和平街还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千年府第街”。

进入和平街,映入眼帘的第一景就是一段断开的古城墙,看似岌岌可危,以为是尚未完工的工地,不敢靠近。突然发现断墙上雕刻着乌鸦雕塑,地面上密密麻麻勒刻的脚印,好似众多人马奔走过。我旋即想到修建遗址公园设计者的胆识和创意,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修复一段古城墙,而是以艺术形态把长乐的历史文化展示给大众。艺术总有异曲同工之妙。记得世界上曾有让后人浮想、议论的艺术品,例如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创作的大理石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千百年来,人们饶有兴趣地探讨这件艺术品是原先即断臂还是后来损坏的,甚至有人设想接上手臂后会是什么效果。同样,假如完整地修复吴航古城墙,甚至再插上古香古色的旗帜迎风猎猎,你或许会感觉气势恢宏,热热闹闹,然而修复的古城墙沉陷于千篇一律,其坎坷的前世今生就湮灭在你漫不经心的脚下,平平如也。

因了断墙的艺术效果,给我留下一个历史问号,让我渴望解读断墙的前世今生。我认真阅读吴航古城遗址公园的碑文,看到眼前残缺的古城墙镌刻着吴航古城时代的变迁,地面上杂乱的脚印突显古城曾经络绎不绝的辉煌,那黑色乌鸦雕塑似乎在诉说吴航古城曾经的不易。悲乎喜乎,断墙为世人刻画了吴航古城的春秋史话。

看似静默的墙址,掩埋着刀光剑影和历史烟尘,一幕幕,一场场,前仆后继,令后来人惊心动魄。长乐建县始于唐武德六年(623年),上元元年(760年)由古槐镇迁至吴航镇六平山,此间700多年长乐无城无隍,原生态的民间细雨轻风。明弘治庚戌年(1490年)为防倭寇入侵,长乐县建了城门、城墙与城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袭扰,长乐拓城,奋勇抗敌。直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长乐古城形成山水环绕,“城内有水”“城外有池”“大小舟航皆可入城”的独特风貌。1928年后,国民政府拓城,拆除部分城墙扩建马路。抗战爆发后,一时众志成城。为防日寇舰艇侵入闽江,拆除了城墙石填堵航道。新中国成立后,长乐政府利用城墙基础建设了东关街通往奎桥的简易公路。20世纪70年代末,简易公路又改造为水泥公路。80年代中期,人们意气风发,加大建设,公路两边拓展新楼,一时通衢大道面貌一新,长乐吴航古城墙基几乎湮没。

抱着敬仰的心情,我欣赏这看似无声胜有声的断墙设计,它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的引子,让我慢慢地去细品历史沧桑。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