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屏山时评

凝聚治理非法集资的合力

吴可凡

2023“全福游 防非行”宣传推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福建省处非办、省文旅厅将宣传教育与暑期文旅有机结合,利用老年人、家长、学生等各类群体暑假出行旅游高峰,在全省125家4A级以上景区深化非法集资源头治理,活动第一个月覆盖500多万人次。

投资理财、追求回报是合理需求,非法集资陷阱却巧立名目、无处不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借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概念的骗局变种也不断涌现,有的甚至冒名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等惠民政策行骗,民间投资、市场零售、养老等传统领域仍旧风险多发,形势仍不容乐观。

非法集资骗局均是以高息回报为诱饵,或假借理财产品,或冒名官方背景,或伪托熟人热心,花样之多、诱惑之大、迷惑之强令人防不胜防。剥除那些花样百变的外衣,实际漏洞百出,归根结底是对民众趋利心理与侥幸心理的利用。

非法集资的屡禁不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现实:民众投资需求旺盛与投资渠道偏少的矛盾、维护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要求与未形成非法集资社会多方治理合力的矛盾。因此,防范非法集资,既要深化源头治理、事前防范,又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正面引导,并依法惩戒、稳妥处置。有关部门、社会、个人需形成合力,铲除非法集资生存的社会土壤。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防范是远离风险最重要的一环。应对非法集资风险挑战,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预警、常态摸排,果断出击、防微杜渐,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将风险掐断在萌芽时期。此外,要加强防非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法律知识、金融知识普及程度。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宣传引导,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提升宣传针对性、精准性;个人也应树立科学理性投资观念,提升识别、预防非法集资的能力,不轻信、不偏贪,审慎决策,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监督管理应贯穿全过程,形成合力是成功的关键。有关部门应依法督促,指导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加强常态化监测工作,金融产品提供者也要加强自律管理、内部监督;发现非法集资等现象,群众应及时举报;新闻媒体也需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开展防非公益宣传,依法进行舆论监督。

处置打击是亡羊补牢之举,也不可或缺。监管部门要严格区分非法集资和合法借贷,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措施,坚持以标本兼治为原则,依法打击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非法集资顽疾,对涉嫌非法集资的金融产品提供者追究法律责任,对疏于监管的有关部门人员严肃问责。对非法集资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参与经济活动追求收益是人之常情,但不可被利益蒙心迷眼,谨慎待之方能不失。各方齐心协力,非法集资就不会猖狂。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