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间古桕

朱定宝

村中的古桕,粗壮威武。远望,似一把巨伞,撑起大片的阴凉,也招来接踵的乡情。后来,成为村民小聚的场所,更是地标之物,提及“乌桕树下”,童叟皆知其处。

拥有410余岁高龄的古桕,盘根错节,似一处根雕艺术群。令人惊叹的是,从岁月沧桑中走来的古桕,竟没有在山乡风雨中折断。粗壮的枝条,经年爬满青苔,一派盎然。树下,小溪淌过,小桥横架,不规则石块砌成台阶小径通溪,待下到溪里,蹲在光洁的大石板上,头顶树干横空,太阳下闪出圈圈光影,这里便成为村妇浣衣洗菜的好去处,或许常年阴湿,桥栏、溪坝与古树一起,爬满绿绿的青苔。沿溪有绿竹,长势茂盛。一个人站在桥上,小桥、流水、人家,抬眼之景,诗意浓浓袭来。倚在清幽的桥栏边,人与物即时入画。捧本书在此诵读,抑或遐思,会是一种超然境界。

桥头边,是阿豪叔开的杂货铺。少时常牵父亲衣角去那,接过豪叔抓起的一些小零食,就闪到店门口,半蹲着,开始慢慢享用。少年时期,缺衣少食,偶得些美味,自然两眼发光,也就有了欣赏周围物景的劲儿。第一次看清古树很是高大,细瞧,树叶及大小枝条上,爬着很多青虫,引来各式鸟儿前来啄食,叽叽喳喳喊个不停。我不敢停在树下,生怕一阵大风吹来,树叶哗哗翻转,甩下青虫掉到头顶。从小到大,一直都很怕那种滚圆的青虫,顶着两根触须,令人毛骨悚然。

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海小着花。古桕果实成熟后,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白色果籽,满树点点,如诗如画。每年秋冬,树叶开始青黄不接,已不见夏日青虫,脱枝的树叶满是惆怅,在空中打转着,最终还得落地化泥。此时的古桕,挂满大山孩子的童真和快乐。黄昏到来,放学后的小伙伴们就此打闹,围在乌桕树下引蚂蚁,捡乌桕籽,有爬树练胆的,有寻鸟窝的,贪玩不知归,直到暮色降临。

古桕有来历,当地族谱载,旧时筀竹巷有读书人叫朱炳,年少聪颖好读书,中举后被荐去宁化做官。朱炳孝顺善良,有恋乡情结。他喜欢家乡的一花一木,走马上任前,亲自在双坑口种下这棵乌桕树。此地是两条小溪交汇处,非常适合乌桕树生长,不出数年,已经枝繁叶茂。朱炳回过一次,远观大树,发现像极了母亲平时撑的纸伞,而此时母亲已不在世,睹物思人,泪眼婆娑,倍感神伤。于是,他决定举家搬去宁化定居。尔后,随着年岁增大,且路途遥远,车舟劳顿,已无法回乡看看。想家的时候,便托人摘些乌桕籽,加工成装饰品挂于书房,以寄乡愁。

今时,古桕入选市级十大古树王。来客进村,一茬接一茬,他们先在村中赏乌桕古树,再去村东头看百年椤木石楠,还可去四方大土楼的前厅石墩坐坐,吹着山里凉风,沏着高山野茶,小憩片刻。这里是朱熹后裔聚集地,与老者闲聊中,欲寻朱子足迹……

有一种人文,立命在大山里,深深扎根于乡野大地。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