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早市上慢慢逛着

汪震国

东方刚露出一点鱼肚白,路灯还没有完全暗去,早市上却早已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了。

早市的规模并不算很大,但因为临近居民点不远,来逛早市的人就特别多,交易量自然不容小觑。固定的摊位上,依然是卖猪肉的、卖牛肉的、卖海鲜的、卖禽蛋的一溜子排得整整齐齐。卖猪牛肉的摊主似乎都有当年庖丁解牛的本事,早已把一头猪或整头牛分解好了,排骨归排骨,瘦肉归瘦肉,内脏归内脏,只等着买主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由选购。卖海鲜的水池里,充氧机不断地输送着氧气,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池里游来游去,根本不知道今天会游到谁家的餐桌上去。那些静静卧在水盆里的花蛤一声不吭,却在你从它的身边走过时,冷不防将一股细细的水柱喷射在你脸上,不仅凉飕飕的,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弄得你不知是笑才好还是恼才好。瞧瞧旁边并没有人看到自己的这副窘相,于是连忙用手悄悄抹去脸上的水珠,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低头逛去。

与排列整齐的固定摊位不同,早市最靠东边的一个角落里,挤挤挨挨着的是挑着担子从山上或乡下赶来的菜农。这些菜的品相虽然没有那些菜贩子从大棚里收来的那么整齐漂亮,甚至不少菜叶上还留有虫咬的痕迹,却最受市民的喜爱。因为这些农家菜都是这些农民原本种了准备自家吃的,种得多了就挑一些拿到早市来卖,少打农药,自然很受欢迎。一位老农蹲在一个并不显眼的角落,面前摆放着一堆新鲜的韭菜。老农一边用一个可乐瓶时不时给韭菜洒上点清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都是刚刚从地里采摘来的。其实不用他介绍,单看韭菜的颜色,就知道这些韭菜才刚刚离开地头,拿来炒蛋味道肯定异常鲜美。

进入电子消费时代,早市上的支付方式也与时俱进了,基本上用的是支付宝或微信,大大方便了交易。过去还常常因为零钱而讨价还价,现在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即使是小数点后的几角几分都可以不差分厘。可现在的卖家也没有那么斤斤计较了,小数点后边的几分甚至几角钱都会主动舍去,显得很是大方。然而逛早市的时候,我还是会带上一些零钱。因为我发现那些进城卖菜的老农,他们常常没有微信,甚至连智能手机都没有。所以每次我去逛早市时,只要是买挑担进城的农民自种的菜,我付的都是现金。

在早市上慢慢逛着,天色就不知不觉间亮了,来往的人自然就更多了起来。在靠南的拐角路口,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正在向人们兜售着“青草糊”。这是一种用草药汁和米浆水混合而成的清凉食品,看上去黝黑清亮,吃着冰凉爽口。尤其再撒上一些糖粉的话,在酷热的盛夏真是挡不住的诱惑。想到早年我们几个小伙伴在逛早市时,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一个卖“青草糊”的摊位。记得摆摊的是一位下巴上长着一颗美人痣的阿婆,大家都叫她邓阿婆。邓阿婆很慈祥,每次看到我们从她的摊位前路过,都会主动招呼我们去吃她亲手做的“青草糊”。当年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口袋里并没有什么钱,好几次邓阿婆看到我们犹豫不决的眼神,就笑着给我们一人装上一碗,并撒上白白的糖粉说:“这是邓阿婆送给你们吃的,不要钱。”至今我仍能回忆起邓阿婆坐在一个大木盆前售卖“青草糊”的微笑模样。

跟当年在早市里常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不同,如今的孩子们想必不会得空来逛早市了。最喜欢逛早市的,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记得汪曾祺当年也非常喜欢逛早市,他曾写道:“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子,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着很大的兴趣,看风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正如汪曾祺所说,这些逛早市的老人,退休以后不仅“心底无事”,而且有的是时间让他们在这里打发无聊的时光。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对夫妻,白着头,肩并着肩,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看上去他们似乎不是来买菜,而是去赶赴一场隆重的约会。早市里,也难得会见到个把年轻人,估计家里没有老人的帮衬,只得自己来早市采购一些蔬菜。看到他们睡眼蒙眬、匆匆忙忙的样子,显然是急于赶着去上班,自然没有时间挑挑拣拣,更没有心思与小贩讨价还价,随便挑上几样菜品就火急火燎地走了。

早市上能够见到很少几个孩子身影的,自然是在一排飘着香味的早餐摊前。芝麻饼的烤炉边贴着一个个烧饼,只要想想咬到嘴里的那种酥脆感和香甜味,口中就会自然生出津味来。炸油条的油锅里翻滚着一根根金黄色的油条,与之相配套的是做粢饭团的摊位。一根刚出锅的热油条裹在热乎乎的糯米饭里,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撒上些白糖,或加一汤勺的咸菜末,软糯的米饭配上香脆的油条,那种鲜美滋味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还有热气腾腾的大肉包,黄绿相间的九层糕,酥脆香甜的葱油饼……这些丰富繁多的早餐,拿在手里边走边吃,既不耽误时间,又非常方便。其中粢饭团因为价格便宜,又非常抗饿,所以最受追捧。摊位前常常排着长队,忙得那个脸上有着一对大酒窝的中年妇女,一边与大家打着招呼,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逛早市的时候,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苏东坡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如今广为传颂,对于其内涵却有不同的注解。我想,这句诗更在于体现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并不仅仅独属于苏东坡这样高贵的灵魂,也属于对日常生活充满热爱的每个普通百姓。就如汪曾祺所说:“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就像此刻在早市里慢悠悠闲逛着的我,正静静地在安享着属于自己的清欢。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