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物饱满、细节丰沛的乡村风俗画

——读《陈家厝》

□张家鸿

《陈家厝》以乡村何去何从为核心问题,以围绕陈家厝展开的历史变迁与命运流转为主要话题,刻画出包括陈春旺、陈嘉树、林定军、陈嘉土、陈嘉木等在内的人物群像。这些人物个个栩栩如生、面容清晰,独具感染力的他们不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而且仿佛就在读者身边。

在传统的坚守中展望未来。若无陈春旺,便无关乎陈家厝前世今生的种种诉说。他是回忆过去的诉说者,也是展望未来的建设者。陈春旺是作家重点勾勒的中心人物,作为乌山村老一辈的代表人物与修建陈家厝的灵魂人物,他肩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责任。已处在风雨飘摇状态的这栋明清古民居,如何修缮并让它在新时代散发独有的历史魅力,让它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陈家族人的精神纽带,一直是陈春旺最大的心事。

因为这桩心事,陈春旺四处奔走。除却奔走,他还一次次陷入回忆。个体回忆是大历史的一部分,如此就把乌山村置放于宏阔、激昂、悲壮的革命岁月里。人物的悲喜歌哭、命运波折,与脚下的这片热土有了无法割舍的情缘。先让陈春旺作为红色历史的讲述者,他是革命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展示了可感的温度与鲜活的细节;后让陈与正作为红色历史与家族往事的第二讲述者,他是局外人与旁观者,多出几分客观与冷静。参与者与旁观者的双重参与,让乌山村的当下拥有坚实可靠的历史背景,让陈家厝的故事有了突破家族圈子、走进更多人内心深处的可能。不管乡村再偏僻、再穷困,为它支撑起当下的,必定是背后一段曾经可歌可泣、如今几近被遗忘的历史。

乡村建设,不能忘了与历史、文化休戚相关的精神继承这条线。展望未来,修建祖厝与新农村建设不仅不矛盾,相反,二者互相借力、彼此凝聚。

身为基层干部的林定军,没有架子,真心对百姓。他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乌山村的陈家厝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重修古厝则是不可失去的契机。这是乡村的根,也是乌山村村民走向新生活的起点。

细节决定着人物的魅力与感染力。与林定军一道撑起乡村希望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即陈嘉树。为陈家厝翻建、陈果山公园建设,他多次捐款,还计划创办乌山村教育基金会,联络别的企业家共同为家乡谋划未来,为家乡子弟与父老办更多实事。

陈春旺在前,林定军、陈嘉树在后,一老两少,薪火相传,共同探索农村的前行之路。作者陈道忠把三人放在真实的人间大地上,让他们置身于各种困境的集中之处、各种矛盾的扎堆之处,给予他们磨砺锤炼,让他们在成长、丰富自我的同时,也带动族人或村民生活得越来越好。故而,人物不是苍白肤浅,而是血肉清晰的;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个性鲜明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活的日益深刻复杂作出相应变化的。

人物塑造之成功源于何处?源于真实生活中一个个可感可悟的细节。

《陈家厝》之所以厚重深刻,在于它不只写了农村变化发展的大形势与大格局,还把小说中的人物,哪怕只是出场有限的角色也写得生动灵活、入木三分。经济相对困难、在陈家厝重修之事上各打小算盘的二房子弟,看管学生不力惶恐不已的马堡中学老师林钦平,因找嘉树承包小工程不可得而暴跳如雷的陈嘉金等,皆是如此。把他们安放在具体情境中,让他们的性格变得立体、深刻,让他们呼吸着真实的人间烟火,说出合乎农村人心境与性情的话,这些陈道忠已然做到。

写出他们在权势与财富面前的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既合乎普通村民的真实处境,又符合他们见识有限、眼力不足的现实心境。有了他们如此这般的存在,才让这部小说称得上是源自乡村细致观察与全方位记录的锤炼之作。他们当然是配角,然而他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陈春旺、林定军、陈嘉树等人。少了他们,乡村是不完整的、不真实的,那么陈道忠创造的江海县马堡镇乌山村也只是脑海中的想象而已。

如果乡村的发展是一出大戏,陈道忠已然把帘幕拉开,把乌山村陈家人的家族往事与陈家厝的历史风云置放于舞台中央,唱的是一出回望历史、审视当下、眺望未来的大戏。可以说,《陈家厝》是一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各种观念交织碰撞、各种人物登场发声的交响曲。

版权所有 ©2021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