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古村古树

□纪任才

吉木村的村名与树有关。

有据可查的最早记载,在明崇祯版的《尤溪县志》里,写的村名是“桔树”,到了清乾隆以后的县志里却写成了“橘树”。“橘”俗作“桔”。难道是原来这里橘子树繁多?村里的老人却告诉我,吉木是木柴劈不开的地方。传说,古时这里树林繁茂,树木高大,树龄长久,质地硬朗,且是盘根错节,木结过多,很难劈开。于是我猜想,会不会最初的村名叫结树?“结”与“桔”,本地话是差不多的,然后再雅化为“桔树”?吉木为桔。现在取村名为吉木,从“桔”字而来肯定是无疑的,单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看出吉利树木的寓意。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如今的吉木,已不见树林,吉木溪从中穿过,两岸是大片良田。最老的一棵古树,是生长在溪边的樟树,树上挂着“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牌”,标上的树龄是150年。树头长出一截树根一样的枝头,头部插进土里,构成一个小拱门。树头粗大,两三个人才能环抱,一二米之上便开枝散叶,枝又生枝,粗细、曲直不一,错综复杂,茂密的树叶遮住了烈日,营造了一个阴凉的空间。

村人说,在水尾有棵檀香树也是老树,可能有一两百年树龄。吉木村以前有不少檀香树,因其不易开裂或腐烂,村人用来架桥、做家具,有人家保留着这样的老家具,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我们驱车到山顶,往山下俯瞰,山坡尽被果树所覆盖。山头部分,多是橘子树,树丛之间长着野草,不知是不是有意保留一种野生的状态。站在山顶,与皇华峰遥遥相望,可以看见镶嵌在对面山顶的吉木亭,一座八九百年历史的古老仙亭,亭边一棵柚子树,每年都结出累累硕果。在尤溪县联合镇12个行政村,吉木村的山林面积位居第二,有1000多公顷。至今,牛眠坑自然村的树林茂盛如初,呈现原始林的风貌,村庄坐落在半山中,房屋掩藏在树丛间,众多百年老树中还有近20棵柿树,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有的是开基始祖种下的,其中最古老的一棵已将近400岁,树内是空心的,全靠外表一圈树皮输送营养,据说这样的状态持续了120多年。

在牛眠坑,柿树有家柿和野生柿之分。野生柿个头小小的、籽粒特别多,俗称“猴柿仔”,品相、口感都会差一些。家柿包括新种的和嫁接的,结果多,个头大,采摘下来后,削皮、晾晒,白天晒,傍晚收起,用麻袋或其他衣料盖好捂熟,连续三四天就可晒成内外酥软、香甜可口的柿饼。

每年秋天,柿子成熟,由青色转变成金黄色,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大多数柿果已无人问津,除了装点风景,便成了群鸟、果子狸等野生动物的口福。

岭下是又一个自然村,包括前岭下和后岭下两个部分,相距不到一公里。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杉木林和毛竹林,有人在此种了50多亩柠檬树。前岭下坐落在山间的小盆地,房屋沿着山脚建了一圈,中间是田地,大部分种水稻,其中有几块育苗地,培育的是杉木、木荷、枫香等树苗。后岭下也叫后洋,村口老屋旁边有棵红豆杉,据说种下时以为是普通杉木苗,长大一些才晓得是珍稀保护树种,便不敢动它,任其自然生长,现在已七八十岁,长成十五六米高了。

吉木有三个自然村,我看过一张手绘平面地图,三者构成了一棵树的样子,其中吉木自然村沿着吉木溪分布,长条形状的,不妨看作为树干,牛眠坑和岭下两个自然村便是枝叶撑开的树冠。这棵树风华正茂,生机勃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