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行走的思政课”

□曾华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行走的思政课”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实践,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我们要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善用社会大课堂,切实把“行走的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大学生听得懂、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推动党的科学理论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大视野”讲深“行走的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讲深“行走的思政课”必须具有“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大视野,引导学生在“行走”中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升到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所思所悟所得。

一是要把握历史经纬。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要深挖其中所蕴含的宝贵精神富矿,引领学生在走近时代亲历者、走进历史往事中,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二是要开拓国际视野。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数字福建、海洋强省、生态省建设、摆脱贫困等福建经验正在走向世界。菌草技术已推广到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是我们讲深“行走的思政课”最直接、最生动、最丰富的资源。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将思政与艺术相结合,创排时代报告剧《点草成金》,赴南非开展文化巡演,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促进了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

三是要链接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在循迹溯源中联系社会实际,探究“3820”战略工程、摆脱贫困、“两山理论”、晋江经验等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理解伟大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感悟领袖成长的心路历程、伟大思想孕育的发展进程、非凡人格铸就的精神伟力,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勇担时代使命。

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好故事”讲透“行走的思政课”

将党的科学理论故事化,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更加彻底,是落实这些重要论述的有效举措。

一是要讲透伟大实践的大叙事。我们要善于运用大叙事中的感人事迹、动人瞬间,将“高度”与“温度”结合,把天下事演绎成学生的身边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理解中囯、认同中国、振兴中国”。

二是要讲透社会实践的小故事。要坚持把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对接起来,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今年暑假,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发挥连续第35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的经验和优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为主题,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聚焦中外友谊、科技小院、探源学习、耕读实践、志愿服务等五个篇章,联动全省47家科技小院、近百名科技特派员,组织341名实践导师带领万余名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火热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要讲透学生关切的身边事。学生关心关注的、感到困惑的、提出疑问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多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解答,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化解思想疑点,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接受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念,达到纲举目张、触类旁通的效果。

善用社会大课堂的“新资源”讲活“行走的思政课”

思政课的对象是青年学生,只有将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实践场景中,才能从内心深处触动他们、感染他们,真正让党的科学理论“动起来”“活起来”“立起来”。

一是要注重多元融合,建强师资队伍。树立“人人都是宣讲员、处处都是实践地”的理念。邀请专家学者在“行走”中从行业发展的高度讲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堂。思政教师在“行走”中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讲透彻,用辩证的学理分析引导学生、彻底的理论阐释说服学生。“五老”同志在“行走”中为学生讲奉献、讲情怀、讲事迹,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情。进而构建起集专家学者、思政教师、“五老”同志的“多元主体”共讲共话新格局。

二是要搭建载体平台,拓宽育人渠道。整合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小院等育人资源,不断延展实践育人空间,精心组织学生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在田间劳作中调查作物性状,在科技帮扶中提升产品质量,在走村入户中掌握村情民情……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察民情、解民意、解民忧,在躬耕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是要推动联网上线,巩固网络阵地。坚持“寓引领于产品”的理念,发挥互联网的时空优势。组织辅导员、“青马工程”学员、大学生研习社成员在全面、准确、生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社会热词,用青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制作“辅导员讲党史”“金句我来说”“青马学员说”“榜样青年说”等微传播作品,让党的科学理论“全时空陪伴”在学生身边,“全方位浸润”学生生活,助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