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智能动力

□刘朋虎 陈华

现代农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不仅讲求高产优质,而且注重精准高效,同时还要节本省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悄然兴起,并融入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过程,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创立了人工智能+农业现代的融合发展新的生产模式,并拓展了新质生产力驱动引领的新途径。

人工智能型现代农业是在数字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农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包括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控制等诸多内容。智慧型现代农业的应用范围更广,不仅涵盖了农业生产领域,还涉及农产品加工、流通、检验等领域。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型现代农业更突出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科学化控制。其不仅侧重于利用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而且注重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其功能特点包括数字农业注重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施,将农业要素进行数据化、精细化、高效化、自动化融合与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和精准服务。

人工智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种植到收获,由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可以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帮助农民更准确地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风险等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人工智能还能通过图像识别和声音分析来判断农产品的成熟度和品质,进而帮助农民适时采收与储运,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可以检查作物和土壤状况,评估作物健康状况,并就何时浇水、施肥和收割提供精准指导,可以帮助农民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并改善种植和收割方面的决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用于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并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以分析天气预报和历史作物产量的数据,以预测未来的作物产量,并确定成功收获的最佳策略。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发展,还有助于优化资源利用,有效监测和管理水肥等资源投入的精准用量,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目标。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入并实施集成应用,对提高农业市场效率和持续高效经营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加优化生产,有效减少浪费,同时提高农业经营的高效性与加持性。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农业可以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持续发展中获得利益。然而,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更加完善的技术与融合应用的模式,进而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与把握集成应用环节。

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研究。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重点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跨媒体分析推理、智适应学习、群体智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芯片与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深化研究,要设立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协同创新攻关,突破集成与加持环节技术难点,注重融合产业与链接体系构建,强化便捷应用程序标准化运营,为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奠定厚实基础。

强化人工智能技术高效衔接。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人工智能技术介入,需要在主要生产环节、关键运营接口、高产高效保障、优质安全产品、降本节能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嵌入,以精准、省力、节约、高效、降本为切入点,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让农业产业更加现代化、高优化、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

强化人工智能现代农业培育。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业态,要注重设施化配套与便捷化运营,要注重标准化生产与高优化运营,让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业态从一开始就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发挥高效化与产业化的效应。

强化乡村复合创业人才培养。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需要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技术人才投身创业新业态的开发,人工智能+现代农业复合产业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无疑需要高素质的本土人才参与其中,进而需要提早谋划,布局人才高地建设,强化应用型实操人才培养。建议以返乡创业青年为主体,实施多途径培养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承担智慧农业发展任务,组建技术骨干队伍;选派返乡青年参加智能化农业大专学历班函授学习,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育新一代创业工匠;开展便捷化技术操作培训,让一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能操作、会应用。

促进智能化新型农业共同体的健康发展,让农业企业与新型农民增长才干、增收致富,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化与农业产业数字化,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分别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