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武夷山下 上一版   
上一篇

遇见一座岭

​□肖爱兰

丹溪岭,明嘉靖六年(1527年)版的《尤溪县志》如是记载:“十二都。一名桃木。自趾至巅,凡三盘,盘皆纡曲百余武。上有铺,即南平界。”丹溪岭是尤溪县前往延平府(旧福建九府之一,治所在今南平市延平区)的必经之山岭,是官道。自古以来,官、吏、士、民在这条山岭上来来往往。这也是一条诗歌之岭,无数文人墨客经过丹溪岭留下了诗作。最早的诗歌记载是宋代政和年间尤溪县尉朱松的《七月四日宿丹溪道中》:“日出露芒重,凉生风叶翻。秋粳已照眼,社酒欲香村。牛下草莱湿,人归园屋昏。个中吾不浅,扰扰与谁论。”

癸卯年初冬,我与丹溪岭劈面相逢。丹溪岭,当地人称“兵店岭”。“尤之为邑,僻处边疆。驻防设弁,分讯卫良。”清康熙年间实行塘汛兵制,尤溪县有十一处水陆交通要道设置了塘汛兵,陆路塘汛兵有六处,分别为县塘、马坪塘、源湖塘、白莲塘、岭头塘、中寨塘,其中丹溪岭头设有塘守兵三名。岭头之“头”,岭之始也。驻兵之所,人称“兵店”也。这就是“兵店岭”名称的由来。丹溪岭古道指的是丹溪岭头(山脚)至岭头布岬的这条古道,约7里。

丹溪岭古道两旁的植物长势不像夏天那样蓬勃,但叶子依旧碧绿,该开的花,依旧开得猛烈。县志记载:“仆夫穿云,鸟语在下,如凌虚跖空然。”我们去的那天没有雾,体会不到凌虚跖空。但那天阳光正温柔,阳光从对面山冈投射过来,视线里有种温煦的光芒。光芒之间,一丛丛的芒花,摇曳出柔和而本色的弧线,像涟漪荡漾。在山冈与芦苇之间,古道像一条细流,曲折起伏。

大漈桥位于丹溪岭的三分之一处。漈,瀑也。大漈桥是虹式单孔石桥。在建成小岭水库之前,大漈桥的瀑布声势惊人。漈仔溪逶迤到此,已成奔腾之势。水声轰然,从桥下跃出。大漈桥至山脚,垂直落差数百尺,桥下巨石磊磊,大者如山包,小者如卧牛,瀑布跌下撞得粉碎,一跌再跌,飞雪溅玉。大漈之名,由此而来。据说,飞瀑中常有银鱼逆流而上。明代士人李偕《和钱贞原韵》:“涧道飞泉晴亦雨,洞门古木昼常阴。岩花瓣瓣沾翻蝶,丛条娟娟坐并禽。”描述的就是此处飞瀑。小岭水库建成了,涧水骤减,但在水库泄洪或雨季,此处依然有壮观的飞瀑。

大漈桥往上至岭头布岬,以前有野桃树遍布山岭,所以当地人又叫桃花岭。花开时,花枝摇摇,花光耀耀,所以县志里有“一名桃木”的记载。有多少行路人踏着春风,踏着纷飞的花瓣,在这里走过呢?我站在桥上四下张望,山径寂寥无人,不见桃花,亦不见行路人,只有一棵开花的栾树斜生在沟沿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